文学教授中学教师畅谈散文阅读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2-11-0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11月3日,由中国教师报与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联合举办的“散文的教与学”云上读书会,邀请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文学评论家张莉带着她主编的《散文中的北京》一书做客“一起读书吧全民阅读公益行动之作家谈作品”直播间,与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语文特级教师邓虹、北京四中语文特级教师刘葵一起,和读者交流散文阅读的相关话题。

    《散文中的北京》收录了许地山、张恨水、郁达夫、郑振铎、王统照、老舍等27位作家书写北京的散文佳作。这些作品,从《想北平》《苦念北平》《北平的四季》,到《颐和园的寂寞》《老北京的夏天》《我与地坛》,其中既有北京的日常生活、北方风物,也有京味京腔、北京美食;既有烟火气十足、喧腾繁华的北京,也有四季分明、郁郁葱葱的北京。

    读书会上,张莉谈了这本书的编选原则:一是文学性,二是经典性。邓虹和刘葵则分享了阅读感悟。

    为什么用散文的方式解读北京?张莉给出的答案是“散文是最能直接表达人们对北京的情感的一种文体”。邓虹和刘葵都表示,作为语文教师,平时读散文比较多,很喜欢《散文中的北京》。

    邓虹说:“这本书给我提供了特别好的学习范本,让我想静下心来好好观察一下、了解一下、感受一下我所身处的北京城。”

    从小生长在北京的刘葵说,这本书唤起了我许多儿时的回忆,“林海音写的文津街是我每天上班走过的街道,侯磊的《冬日炉火》所写的生活就是我小时候的生活:弄蜂窝煤、摇煤球、搬煤、生火、找炭……”她说读这本书的时候在找熟悉,同时也在找新鲜,从徐则臣的文章里,她发现了一个她原来并不熟悉的北京。

    散文是一种有情的写作,同时呈现了一种人生况味。关于如何引导学生读散文,三位老师有不同的感悟。“读进去,读通它,读透它。”刘葵将自己的“三遍读书法”与学生共享,对一篇好散文,她希望学生读进去再读出来,在进进出出中体会文章的妙处。邓虹认为,散文最重要的是“我”在,要写出“我”的情感来,所以教给学生去梳理作者写文的情感脉络。大学生读散文的方法与中学生有共性也有差异,张莉在课堂上会引导学生发现“每个优秀作家都拥有自己的词语库,有了这个词语库,才有可能让你冲破那些陈词滥调”。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