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区教育部门应“去虚向实”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2-04-2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近年来,一些地级市教育局下发文件,抬头往往是“各县市区教育局、各功能区教育部门,市直各中小学、幼儿园……”增加了“各功能区教育部门”这个新提法。所谓“功能区”,常见的有“高新技术开发区”“现代农业开发区”“旅游经济开发区”“某某风景区”,为使其有足够的发展空间,一般是从县市区就近调整几个乡镇归其管辖。所谓“功能区教育部门”,常见的是“某功能区社会事务服务中心教体文卫办公室”。既然称之为功能区,肯定是以发挥其主要功能为全区工作的重中之重,管理机构尽可能精简,教育管理就归入社会事务服务中心的几个办公室之一——教体文卫办公室,其中专管教育的工作人员,人数少,层级低,管理对象却包括所辖城区和乡镇的全部中小学和幼儿园,可谓“人少事多”。

    其与县市区教育局相比,行政级别降低,人员配置锐减,管理范围、管理水平、服务质量不可避免随之下降。

    一个城市设立功能区,有利于整合区域资源,确定发展重点,优化营商环境,促进经济发展,这种积极作用毋庸置疑。不过,凡事有利也有弊,当原县市区下辖的乡镇划归功能区管理之后,与功能区主要功能不一致的行业,还能赚钱的需要转型调整,如农业、林业、工业、商业;纯粹花钱的,往往自觉不自觉地被弱化忽视,如教育、体育、文化、卫生。

    同时,教育管理要求权威性,而功能区教育部门欠缺权威性。比如乡村学校经费投入不足,基础设施落后,师资队伍偏弱,在原县市区教育局统一管理时,教育局主要领导直接去找县市区主要领导汇报情况、寻求支持,合乎规范,容易见效。而功能区内面对同样的困难时,先是教体文卫办公室专管教育的科员汇报给教体文卫办公室主任,教体文卫办公室主任再向社会事务服务中心主任汇报,接着由社会事务服务中心主任向功能区分管领导汇报,最后才由功能区分管领导向功能区主要领导汇报,绕了许多弯子,费了许多时间,可能最终还是面临“踢皮球”“打太极”的结局。功能区教育部门权威性不足,争取不到政策,争取不到资金,争取不到人才,这对功能区的乡村教育发展非常不利。

    更为关键的是,教育管理要求专业性,而功能区教育部门欠缺专业性。县市区教育局一般内设如下机构:办公室、政工科、基教科、职教科、幼教科、师资科、设备科、教研室、教科室、督导室、艺体办、招办、团委……当县市区教育局由几十个人分担的工作任务交给功能区教育部门一两个人来负责时,他们所做的教育管理工作只能是“简化版”和“低配版”——人员少,管不过来;非全能,管不到位;紧急而又非办不可的,加班完成;不急却十分重要的,以后再说。

    由于功能区教育部门专业性不强,工作缺漏多,政策理解有偏差,致使在功能区内乡村学校任教的教师无形之中减少了一些业务发展和专业成长的机会。涉及教师切身利益的大事,也会时不时出现被耽误、闹纠纷的憾事。

    如何有效解决功能区教育部门欠缺权威性和专业性不足等问题?在一些地方已经作出探索,比如成立市教育局直属分局,负责管理功能区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从而提升功能区教育水平,助推区域经济发展。从当前各功能区教育部门面临的困境来看,我觉得这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作者单位系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黄前小学)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