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课异构打破教学的思维定式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2-08-2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在同课异构教研活动中,教师教学活动设计的“存小异”只是表面形式,而服务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终身发展的“求大同”才是最终目的。

    我有幸参加了北京一次高中英语市级同课异构公开课活动,这次活动的阅读文本是北师大高中英语新教材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Unit 7 Lesson 3的一篇议论文《Meet the New Boss: You》。文章作者认为,在21世纪职场背景下,面临现代科技的发展、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人们不再选择子承父业和终身从事同一职业。要想获得未来职场的成功,人们必须跳出“终身职业”这一思维定式,培养新的核心技能。

    授课的两位教师教学设计不同,但各有特点。我对这两位教师的设计进行了对比分析,由此得出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思维活动启示。

    读前导入活动的对比与分析。教师A从学生未来职业初步规划切入,让学生分享未来自己想从事什么职业和原因,接着引导学生根据文本标题,预测文本大意。

    教师B的导入是从一个一笔连画的小游戏开始,即如何用连续的一笔将3行3列的9个点依次连接起来。那么,无论怎样一笔连画,势必要跳出3乘以3这个正方形框架。因此在游戏中,学生建构了文本的关键概念think beyond the box,即打破常规,不要思维定式。

    从上可见,教师A的导入比较常规。教师B则导入新颖,侧重培养学生的观察、意义构建等逻辑性思维和打破思维定式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梳理语篇结构活动的对比与分析。教师A首先引导学生略读文本,获取与梳理人们选择职业时发生了哪些变化。在二读时,深入阅读,提取与概括人们选择职业时发生变化的原因以及如何应对这些变化。在三读时,绘制思维导图,梳理与内化全文的文本信息,探究发生这些变化的其他原因。

    教师B在小游戏之后引导学生略读文本,找出“box”在本文中的意象含义,即“终身职业”。接着二读,阅读第1段和第2段,分析作者提出要想获得未来职场成功必须“跳出思维定式”的原因。然后三读,阅读余下文本,通过思维导图梳理作者对how to look beyond the box的具体建议。

    两位教师都采用了图形组织器这一思维可视化的工具,让学生在课堂上现场绘制思维导图。从两位教师课堂生成的学生思维导图中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能够有效提取文中的关键信息,阐释信息内涵,描述信息之间的关联,较好呈现了语篇结构的特点。

    解读语篇标题活动的对比与分析。教师A读前让学生根据完整的标题预测语篇大意。读后,回读标题,思考要想获得职业成功的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即你自己,并从文中找出支撑句,予以支撑。

    而教师B读后引导学生自己设计标题,说明理由。然后,补全屏幕上不完整的标题Meet the New Boss:______,再次说明理由。

    两位教师都注意到了阅读语篇的一个重要组成要素——标题。在读后寻找支撑句来解读标题时,教师A主要培养学生的分析、推断、归纳等逻辑性思维能力。相比之下,教师B设计巧妙,通过自创标题和补全标题,侧重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高阶思维的发展。

    课堂上,学生设计的标题和理由如下:

    S1: Beyond the box. Because we should jump out of the box and

 make some changes to solve our career problems.

    S2: Meet the new boss. Because in the last paragraph the writer

 says the truth is that you are the boss of your career. It implies a

 change. So we should meet the new boss.

    从课堂现场设计的标题来看,创设标题这一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加深学生对主题意义的理解。

    读后活动的对比与分析。读后环节,教师A让学生反思自己最初的未来职业规划是否产生变化,以及要想获得未来职场成功自己需要做何准备。作业是写一份自己未来职业规划报告。

    读后,教师B给出了实际生活中有关未来职业选择的三个不同情境,包括Peter子承父业,继承了传统豆汁儿店;Lucy大学毕业刚入职场;David想自己创业,开办一家IT公司。学生可以从中选择一个情境进行小组讨论,对于具体情境中的主人公,给出要想获得未来职场成功的具体建议。作业是写一封建议信。

    教师A的读前导入和读后讨论看似前后呼应,但是由于一节课的时间有限,不能有效激发每个学生对自己之前早已深思熟虑的未来职业规划作出实质性的改变。相比之下,教师B的读后环节聚焦实际生活中的真实情境,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阐释对主题意义的理解,迁移创新,学生课堂输出比较精彩。

    综上所述,两位教师的教学设计有着各自的特点,尽管教学活动形式不同,但是都在引导学生探究本文的主题意义。

    通过以上对比分析可以看出,对于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学生思维品质培养,教师固然要基于文本分析,设计出一系列由低阶到高阶、自下而上、由易到难的思维活动。但更重要的是,为了培养未来社会所需要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教师还要结合实际学情、语篇结构特点和语篇组成部分,巧妙设计高阶思维活动,如建构新概念、创设解决方案,给学生提供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机会,让学生应用所学,迁移创新,增强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作者单位系北京汇文中学)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