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心未与年俱老——高校银龄教师支援西部计划实施两年记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2-08-2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退休后再返教室,我不免顾虑还能否适应,没想到一进入课堂特有的氛围中,周身细胞就被激活了。”山东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副教授盛林退休4年后,选择来到喀什大学支教。从祖国最东部来到遥远的南疆,盛林原先并不知道这段旅程将会如何,但没有想到一个学期后,“这校园,这学院,这师生;还有这后勤,这山水,这一切……我觉得在喀大的这个学期,我见识了很多,学到了很多。而到这时,我才真切体会到南疆支教的意义”。

    在离开原岗位之后继续发光发热,不独盛林,从2020年起每年都有数百位“盛林”在“华发如银”的时节,义无反顾地走向祖国西部的高校,将自己的智慧挥洒在那片热土。

    2020年,教育部从61所部属高校选派退休教授、副教授146名到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塔里木大学、滇西应用技术大学三所高校支教支研;去年选派名额增至300余名,受援高校扩大到西部10所——这便是高校银龄教师支援西部计划。

    “相较于第一学年,2021—2022学年高校银龄教师支援西部计划的规模和影响更大、采取的措施更有效、银龄教师发挥作用的途径更丰富、银龄教师支援成果更丰硕、相关制度机制更完善,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教育部离退休干部局党委书记、局长于虹说。

    而今,高校银龄教师支援西部计划迎来了第三个年头。在一批又一批老教授相继奔赴的身影之中,他们燃起的支教星火正在呈燎原之势……

    “走吧,到西部去”

    “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南京农业大学理学院退休教师徐凤君听说学校“高校银龄教师支援西部计划”正在招募人员时,几乎是第一时间便报了名。经过层层选拔,2021年9月,68岁的徐凤君踏上了赴新疆政法学院援教征程,助力该校建设紧缺专业,成为南京农业大学对口支援新疆政法学院沟通与交流的桥梁。

    也是在2021年的9月,中南大学启动首批“高校银龄教师”招募。得知消息后,作为多年的老党员和老搭档,中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化学工程系党支部书记满瑞林和系主任叶红齐一拍即合,决定“挂帅出征”。

    “我们出生在20世纪50年代,作为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大学生,经历40多年的改革开放,深感中国今天的成就来之不易。现在我们虽已退休,但能重新站回讲台,去祖国需要的地方尽绵薄之力,这是一种责任和幸福!”满瑞林与叶红齐兴奋地说。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20年便参与高校银龄教师支教试点,该校退休教授周月梅第一时间报名,申请到滇西应用技术大学支教,丈夫武汉大学退休教授刘伟陪同前往。当年5月,周月梅、刘伟夫妇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种种不便,毅然从武汉赶赴云南大理,成为第一批到滇西应用技术大学支教的银龄教师。到了大理之后,刘伟发现学校缺少数学教师,便一改“陪同家属”身份,主动承担起教学任务,与爱人一道投入支教行动。

    “一朝滇西行,一生滇西情!我一定会尽自己的最大能力,发挥自己的专业特色,努力为滇西应用技术大学工作,为西部教育贡献微薄之力。”周月梅表示。二老回到学校后,结合自身经历广泛宣传银龄教师计划,带动了更多退休教师踊跃参与其中。

    退了休,却依然难舍讲台,当一批银龄高校教师遇上这样的好政策时,当然身体力行地支持与践行。

    “中国已经逐步进入到老龄化社会,每年有大量的教师退休,他们为教育事业奉献了大半生,退休以后,其中相当一部分还渴望有新的机会能够为教育事业继续发光发热。高校银龄教师支援西部计划,在教育部由教师工作部门、离退休干部工作部门等来协同推进,搭建了高校退休教师老有所为的广阔平台,从实施效果来看,形成了多赢的良好局面。”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任友群说。

    2021—2022学年,高校银龄教师支援西部计划共有100所高校银龄教师报名446人、签约365人、到岗337人。他们前往广西、四川、云南、西藏、青海、新疆6省区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河池学院、西昌学院、滇西应用技术大学、西藏民族大学、青海师范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喀什大学、塔里木大学、石河子大学、新疆政法学院等10所高校,主要承担教学、指导科研、培养团队等任务。

    对于这项任务,各方都高度重视,一经启动便紧锣密鼓地开展工作……

    教育部离退休干部局负责选派银龄教师到岗支教,该局全员动员成立工作专班,以处室为单位设立6个工作组,分别负责对接10所受援高校及其对口支援高校,实施工作进展月报和援派信息统计制度,及时沟通联系援受双方,保证计划如期完成。

    负责支援的高校同样根据需求,结合本校学科和银龄教师优势特点,广泛动员、精准对接,确保选优配强。

    支援高校普遍成立领导小组,由校领导担任组长统筹负责,将高校银龄计划作为学校年度工作的重要任务来抓,积极推进银龄教师的选拔和援派工作有力有效开展,并扎实做好银龄教师的联系服务工作。中国农业大学等高校将银龄计划纳入学校援派和脱贫攻坚整体工作,坚持扎实开展工作。北京交通大学、吉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高校为银龄教师举行聘任与欢送仪式,校领导出席看望慰问银龄教师。厦门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高校专门到受援高校看望慰问银龄教师,并召开座谈会,部分院校专门安排工作人员将银龄教师送至受援学校。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为银龄教师发放补贴,党委常委、宣传部长带队到滇西应用技术大学慰问银龄教师。

    受援学校则早已做好各项预案,结合本校教师队伍现状制订银龄教师需求计划并动态调整发布。为了保障高校银龄教师的生活需求,让他们“留得住”“过得好”,各校各出“奇招”。滇西应用技术大学校领导通过“领导接待日”、专题座谈会、节日慰问、组织活动等多种方式,及时了解银龄教师所思所想,协调解决问题。青海师范大学专题研究银龄教师服务保障工作,校领导定期走访慰问,并针对银龄教师年龄大的特点实施晚餐差异化服务。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积极组织银龄教师参加各项文娱活动,为银龄教师营造有温度、有情怀的工作环境。

    各方联动,只为给高校银龄教师安心支教营造最好的环境。

    山东大学退休教师王书鹤今年73岁,在喀什大学50余名银龄教师中年龄排第4,年龄最大的一位今年已经74岁。这个年龄为什么还要到西部支教?

    “年轻的时候我就有个心愿,当时国家号召到边疆去、到艰苦的地方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退休之前我这个心愿没有实现。退休了,我就是要到西部去,继续站在讲台上。”王书鹤说。

    走吧,到西部去!这是参加支援西部计划的所有高校银龄教师共同发出的号召,而今声势已益发浩大……

    高校银龄教师的“光与热”

    高校银龄教师来上课,他们吃得消、跟得上吗?顾虑原本并非没有。

    卢甘笑是河池学院生物工程专业的一名学生。她清楚记得第一次见到前来支教的中南大学教授满瑞林时的心情:“我早就知道化工原理这门课很难,当得知是退休教授带我们时就更担心了。老师的身体状况好不好,能带得动我们吗?”

    但很快,满瑞林对待课程的热情与严谨让她折服。“满教授几乎每一堂课都会提前来到教室带我们温习上一节课的重难点知识,课上、课后各个环节他都抓得很紧。”卢甘笑说。同时,满瑞林和叶红齐沿用在中南大学的丰富经验,将应用实例通过图片、动画、视频等形式展示在课堂上,用形象的讲解促进学生将理论与应用结合起来,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

    河池学院是桂西北地区唯一一所普通本科院校。经过70年办学实践,学院正摸索一条地方人才由地方培养的育人模式。满瑞林和叶红齐深知,他们所承担的使命不仅仅要“输血”,更要尽力为河池学院留下带不走的教师队伍和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资源,帮助学校进一步培养好“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专门人才。

    为架起对口院校的“连心桥”,加强援派学校与受援学校的交流沟通,两位教授主持申报了《化工原理课程虚拟教学研究的探索与实践》教改项目,计划以高校银龄教师为纽带,联合中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与河池学院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的师资力量,构建虚拟教学研究平台,共商教学改革,共享优质资源,共建“金课”课程,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强化河池学院的学科建设。

    不只满足于“将课教好”,许多像满瑞林和叶红齐一样的高校银龄教师还积极举办教学培训、教学研讨和学术报告,向青年教师传授教学方法、分享教学经验,向学生和当地有关方面介绍专业知识、前沿理论等。

    在新疆政法学院支教的徐凤君十分注重对当地青年教师的培养。为了帮助年轻教师尽快成长为独当一面的优秀教师,徐凤君会在课前与他们共同修改教案,平时只要自己没课就会带一个笔记本去青年教师的课堂旁听,标注当堂课所讲的细节,发现问题就记下来,课后再辅导青年教师。

    “在徐老师眼里,我们都是‘小朋友’,所以她就像呵护孩子一样‘手把手’教我们,直到我们能独当一面。”新疆政法学院青年教师高德超说。

    滇西应用技术大学珠宝学院英语教师奇缺,前去支教的武汉理工大学教授彭汉良独自承担了5个班的教学任务,每周15节课。在授课中他将爱国主义教育与英语学习巧妙融合,被学院领导赞为“英语教学与思政教育有机结合的典范”。良师难得,彭汉良被学生选为2022年学校校园文化名人,在他援期结束时,学院决定与彭汉良续签一年援教合同。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