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写作科学教师写作:科学性是科技作品的生命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2-08-1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2022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将小学科学课定义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其操作性、融合性、跨学科属性让科学教师的写作呈现哪些特点?

    邵锋星:科学性是所有科技作品的生命,科学教师的写作也不例外,失去科学性的创作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所以科学写作更注重知识的情境性与实践性。科学课是一门综合性学科,科学教师写作时应贯通教材空间与生活空间。科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而又应用于生活,一方面,科学知识、结论等相对抽象,需要将科学知识渗透在素材中,将科学学习内容与真实生活相关联;另一方面,科学知识如果不能被应用于新的情境去解决问题或解释某种现象,那么知识学习便没有了价值。

    徐杰:科学写作是“读中悟”,写作内容可以是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原理、科学态度等内容;科学写作也可以是“做中学”,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创设丰富多彩的情境,组织开展“玩中学”“做中学”等活动;科学写作还可以“思中创”,将科学写作当作科学实践的重要环节是物化的科学成果。我曾经把“舞台泡泡秀”的故事转化为科普剧本创作,角色的定位、悬念的铺陈、台词的处理、旁白和独白安排等秉持开放性、结构化原则,文章脉络如枝蔓向外生长,联结点更丰富,创作空间也更大。

    中国教师报:教育部办公厅近期发布的《关于加强小学科学教师培养的通知》强调,从源头加强本科及以上层次高素质专业化小学科学教师供给。在外部力量推动下,科学教师自身可以做哪些努力?

    邵锋星:科学教师要从“育人”视角定位科学学科的教育价值——促进每一个学生科学观念、科学思维等素养的提升;以“研究”的方法探索课程开发与实施,围绕学科核心概念,从学科逻辑和学生认知逻辑出发,设计、组织探究活动;以“欣赏”的姿态研究儿童,关注儿童的前概念水平、思维状态、课堂生成等。研究儿童就是密切关注儿童的生长,希望科学教师做一名兼具“理论敏感与实践创新”的教育人。

    徐杰:阅读是最基础、最根本、最简单、最有效、最经济的提升专业素养的方法,教师必须在书山丛林里不停采集,吸收、加工、建构、提炼,产生新的认知和见解。如果将知识结构看作一个水桶,那么教师的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和人文背景的通体性知识仅是水桶的三块桶板而已,最重要的实践性知识才是箍桶的“铁条”。有了这个“铁条”,教师的专业结构之桶才能盛得了“教育之水”。

    专业写作与表达也应成为提升科学教师专业素养的渠道。在同等优秀的情况下,走在行业前列需要语言、沟通、表达和写作能力。科学教师也需要通过反思与写作整理自己的思考,沉淀生命的厚度,提升生命的高度。只有这样,我们的脚步才会更加从容、坚定。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