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勇:发现“云上”之美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2-09-1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除了大济小学外,陈勇及团队还与温州永嘉县、磐安县地区学校结对,开始国家课程的云上教学。结对教学的内容从拓展性课程到国家课程;参与结对的教师从5人到20人,受援学生从一个班级的20余人到4个教学点的100余人。

    面对多个山区教学点,陈勇建立了云上援助教学点团队,将工作室的学科带头人以年级为序组建支教小团队,以3—4个人为整体,建立技术人员、授课教师支教工作群,而他同时在3个群里组织备课,进行设备调试,针对问题及时提出解决办法,实现高效的云上授课连接。

    在“之江汇”艺术互联网学校中,陈勇关注结对学校师生的实际情况,开展“双师一生”云上教学,由他和所在的团队教师、受援助学校教师、学生构成同步教学,突破了原先双师双生教学带来的“目不暇接”,可以集中更多时间和精力在受援助学校学生的学习上,通过名师授课+现场教师的辅助,达成教学目的。

    “双师一生”云上教学在备课时更多聚焦山区学生的实际情况,增强了互动性,突出了学生主体,把更多艺术学习机会留给了山区、海岛的学生。

    面对云上课堂,找到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素材,探索教育与技术的边界,是陈勇一直以来的坚持。乡村学校没有版画设备,他就找到日常生活中包水果的珍珠棉,“材料印痕也是版画的一种,通过点蘸与拓印的方式,让学生既可以体会材料的多元,又可以了解版画的创作原理。”在陈勇看来,创造力来自生活,就地取材可以打开当地教师的美育思路,“技术打破了时空的限制,乡村教师也可以有创新”。

    陈勇和团队下定决心继续开展深度支教,重点解决如何用“同质”的水平援助线上教学。他不断优化调整线上教学的点滴做法,认为还可以再扩增云上教学的样态。但万变不离其宗,陈勇认为最重要的还是以学生视角来进行教学。于是,他在课堂上尝试进行设备安装、设备辅助功能的添加等技术手段,满足美术云上教学的需求。

    在陈勇看来,目前的美术教学被限制在一个专门的教室里,但是美术学习是多元的,他相信通过设备的改良、优化,不久便能实现移动式云上教学,将美术和真实生活一起展现在学生面前,这样才能真正同质享受高品质的艺术学习成果。

    多年的教学经历告诉陈勇: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带领结对学校教师成长的过程中,陈勇始终强调的是人的能动性。技术改变的背后,是人的观念的改变。陈勇认为,在信息技术已经普及化、多元化的时代,教师要把握技术与教育的边界,既要拥抱新技术、创新新技术,又要不被技术裹挟。

    ——————————

    人物简介:陈勇,浙江省湖州市爱山小学教育集团鹤和小学美术教师,浙江省特级教师,湖州市南太湖教育领军人才。曾获浙江省小学美术优质课一等奖,带领团队开发的主题课程连续4次获得浙江省义务教育精品课程,带领的名师工作室获得浙江省基础教育类2021年度示范网络名师工作室。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