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特别值得我的爱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2-10-1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如果一个孩子经常在座位上扭来扭去,甚至在课桌底下钻来钻去,你可能认为他不遵守纪律,但他可能是一个患有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儿童;如果一个孩子考试时大量题目空着不做,你可能认为是他不会或者懒惰,但他可能是一个患有阅读障碍的儿童;如果一个孩子满嘴脏话、总是骂人,你可能认为他品行不端、家教不好,但他可能是一个患有儿童秽语综合征的孩子;如果一个孩子在老师拖堂时表现得很激动,大喊大叫,甚至冲出教室,你可能认为他不尊重老师、任性、脾气大,但他可能是一个患有阿斯伯格综合征的儿童……

    在漫长的职业生涯中,遇到“特殊学生”是大概率事件。如果班里有一个“特殊学生”,对班主任来说将会是很大的挑战,因为班主任要时刻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准备,当班主任觉得自己已经无计可施、会产生无力感、会面临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时,怎么办?

    储备专业知识,提供有效帮助

    面对“特殊学生”,班主任必须有专业知识的储备,哪些问题是病因性造成的,哪些问题是习得性带来的,搞清楚这些问题,我们才能站在专业的角度包容、理解“特殊学生”,为他们提供有效帮助。

    在倡导教育公平的今天,许多“特殊学生”走进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就像文章开头列举的几个例子,如果不进行医学鉴定,我们可能会将其看成淘气、任性、不求上进,从而给孩子贴上各种负面标签,在教育时采取粗暴、否定、拒绝等消极方式。这样做不但收效甚微,最糟糕的是会给孩子带来伤害。

    有教无类是教师的职业道德,与其抱怨叹气,不如积极寻求解决办法。比如张新华老师对待患有脑瘤学生的关注与爱护,全部渗透在日常的小事中,教育在自然而然中发生,这就是很好的示范。再比如《一束微光是心灯》的作者王瑞老师,面对抑郁症的学生,鼓励其捕捉生活中的“小确幸”就是非常专业的做法,因为抑郁症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意义感缺失”,在王瑞老师的帮助下,学生学会了捕捉生活中的“小美好”。这些生活中闪着微光的点滴小事,聚集起来就成了抑郁症患者走出阴霾的重要动力来源。

    印度电影《地球上的星星》,讲述了一个患有读写障碍的8岁男孩伊桑与美术老师尼克的故事。伊桑因为无法阅读,考试总是得零分,一直被老师和家长批评学习态度不好,为此处罚他、冷落他,同学也嘲笑他。父亲为此把伊桑送到了寄宿学校。在那里,伊桑遇到了曾经也患有读写障碍的美术老师尼克,尼克从伊桑一句“字母总是在跳舞”的言谈中推断出他的病情。尼克把这件事告诉了校长、老师及伊桑的父母,伊桑不是懒惰不求上进,他只不过是与众不同而已!尼克用专业的方法教伊桑读写,比如在沙盘上练字就是方法之一。在沙盘上书写,孩子的触觉被调动起来,这比在纸上书写多了一种感官刺激,对于读写障碍的孩子来说是很有效的训练方法。在尼克的教导下,伊桑不仅学会了读写,也找到了自信。

    面对“特殊学生”,班主任不仅要有足够的爱心,而且要插上专业的翅膀,这样才能成为孩子的天使。

    耐心再耐心,相信教育的力量

    面对“特殊学生”,班主任要付出更多耐心,观察、发现、尝试各种方法帮助他们。尽管如此,但我们依然会失败、会沮丧,请不要放弃,请相信教育的力量。

    写这篇文章时,我找到了一篇自己多年前写的教育随笔,其中记录了我和一个自闭症孩子的故事:

    小孙是自闭症儿童,他基本上不说话,整天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他经常反复做一些令人费解的刻板动作,一开始我以为是他下意识的动作,可经过观察发现,他在做某些动作时伴随有一定的情绪。比如他的身体前后晃动,这是因为高兴而兴奋;右手指不停地摇动,这是沉浸;双手不停地搔头,这是躁动的开始……

    这些动作就像密码一样,每解开一个我就会兴奋不已,因为他让我知道他的内心感受,为我打开了与众不同的交流之门。

    发现这个秘密后,我也从动作入手接近他。我设计了两个动作,一个是双手放在他的肩膀上,每当他烦躁的时候,我就会做这个动作,我想传达的信息是——安静。另一个动作是右手搂住他的肩膀,这个动作传达的信息是——亲昵。

    一开始小孙不让我靠近他,经常用手推开我,我一方面反复做这两个动作,一方面寻求他家长的帮助,用各种方式把我介绍给小孙。渐渐地,小孙接受了我,理解了我的动作。随后,我又加上两个表情,一个是微笑,一个是“生气”,我总是在合适的时候很夸张地做这两个表情,告诉他什么是对的、什么是不对的。自闭症孩子总是回避别人的视线,我就想办法让他尽可能看到我的表情,现在当我“生气”时,小孙经常会不好意思地低下头。

    现在,小孙六年级了,大家都说他变化很大,我也有这样的感觉,他开始能够感受到他人的情感。记得有一次,班里有个女孩子因课间与同学闹矛盾,上课了还在哭。这时,小孙突然问我:“她怎么了?”我说:“她有些伤心。”小孙低下头,过了一会,他竟然扭过头朝那个女生说:“你这样李老师会头痛的!”

    一瞬间,我惊呆了,眼泪夺眶而出,我走到小孙面前对他说:“谢谢你,李老师永远都会记住你的这句话!”

    有人说教育是农业,因为播种和收获不在一个季节。面对“特殊学生”更需要我们深耕细作,用“全接纳、慢教育”的心态日复一日耐心教导,守得云开见月明。

    营造好氛围,建立有效支持系统

    教育“特殊学生”需要专业知识,也需要消耗很大精力。所以,我们不能孤军奋战,要争取家长的支持,要借助班级的力量。

    好的教育背后一定有一个好的信任关系。如果赢得这类孩子家长的信任与配合,无疑是拥有了强大的同盟军。

    就像鱼儿离不开水,无论什么样的学生,他的成长一定离不开班级环境。对于“特殊学生”,班级同学的接纳举足轻重,班主任要坚持接纳的态度和以人为本的价值观。一位老师曾经这样说:“我们站在学生面前就是教材,就是课程!”我非常认同这句话,老师的示范作用每时每刻都在影响着学生,老师对待“特殊学生”的态度影响着整个班级对他的态度,如果老师表现出不耐烦甚至是嫌弃,那么其他学生很难表现出真诚与友善。

    请相信,再特殊的学生也需要同伴交往,所以引导其他学生积极友善与“特殊学生”交往,既有助于彼此的成长,也能减轻老师的压力。比如张新华老师为特殊学生挑选适合的同桌,就是很好的方法 。

    “特殊学生”也有许多闪光点,这就需要班主任去发现、去放大、去给予肯定,就像河流,“堵”不如“疏”,为他们“挖出”一个能发挥自身正能量的出口,为行为指明一个正确的方向,这样他们才能一路向好。

    我们总说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面对“特殊学生”这个群体,我们除了要有专业知识储备,更要有对一个生命的尊重与期待。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你的特别值得我的爱!

    (李红延,清华大学附属小学班主任、高级教师。出版有《轻轻松松做父母——少儿家庭教育70招》和《走对小学的每一步》两本专著。2017年被聘为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积极心理学研究中心研发顾问。)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