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看课有深度思维的历史课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0-11-0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在现在的课堂上,老师不仅是教知识的人,更是开阔视野、拓宽思路的引领者,我的历史老师刘玥就是这样一位好老师。

    课堂上,刘老师以历史猜词的形式培养我们的历史思维,她从一个词开始,在这个词与另一个词之间进行发散性思考,从背景、事件、影响等角度帮助我们逐步建立每个历史事件之间的关联。我曾认为历史只是需要记忆的学科,无法关联起各个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而刘老师通过这种方式穿针引线,让我们有了关联性思考的能力。大家的思维在交流中逐渐碰撞出火花并相互补充,使每个人都有了新的思考与认识。

    本学期,刘老师为我们设计了资料阅读课,用一整节课的时间进行材料的阅读与研习,再配以相应的总结与批注,无疑让我们在考场上进行材料阅读时更得心应手。同时,刘老师增加了更多小组讨论时间,在遇到问题时,我们首先与组员讨论,每个人从切入点到答题点都阐释自己不同的看法,得出一个初步的答案。然后大家再向刘老师提问,而刘老师也并不是仅从标准答案入手讲解,而是从材料开始详细解答同学对答案疑惑的部分,也会鼓励我们去质疑答案,为我们寻找史料来支持我们的观点。

    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本学期的一场辩论赛,题目是“内因是中国近代民族国家形成的主要动力”。从拿到辩题开始,大家便开始交流要从哪一方面入手,使用怎样的论据,并猜测对方会从哪方面进行反驳。在辩论的同时,每个人要听对方的史料,以及从史料中所引申的观点进行反驳,讨论群时时刻刻讨论着可用的史实与对方的漏洞。这样的辩论并无真正的输赢,让我们在锻炼自己能力的同时也汲取到一些经验,比如要全面论述自己的观点,辩证看待每一件事等。

    刘老师还注重引领我们对价值观的判断,分析每一件事情背后都从正反两方面进行判断,从不以主观的角度下任何结论。课堂上我们学习的氛围轻松愉悦,大家可以尽情表达自己的观点与看法。

    刘老师是我历史学习过程中重要的引路人,不仅学会了相关历史知识,也将好的学习方法迁移到其他学科,提高自己的各项能力。

    (作者系北京市第五十七中学高二年级学生)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