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立场人人皆可为“榜样”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0-10-2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班级建设中,榜样能够促进学生进步。但是,当学生总是被号召向榜样学习,自己永远处于学习者地位时,榜样的教育意义就会消减。如果每个学生都能成为“榜样”,学生对自己就会产生信心,班级就会形成正向发展的氛围。

    我们班每一个孩子都很有特点,为了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树立自信心,我引领学生从学习者变身“榜样”,实现“我向人人学习,人人向我学习”的班级文化。

    以“榜样”为示范,立足于改变

    对小学生来说,遥不可及的“榜样”不如他们身边熟悉的同伴、老师或家长。小熙总是丢三落四,我就安排做事有条理的小睿与他同桌,不仅如此,就餐座位、宿舍床铺、路队、做操位置都安排在一起,小熙在小睿的耳濡目染下改掉了丢三落四的不良习惯。

    “榜样”能否真正起作用取决于观察者——从内心接受“榜样”,行为改变才可能发生。小航学习成绩落后,说话冲、脾气大,我安排一个态度和善、成绩中等的小辉与他一起学习,小航有脾气,小辉很有耐心,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两个人不仅相处融洽,还经常在一起讨论问题。

    “榜样”未必要品学兼优,只要在某一方面能起到示范作用即可。小明在班里成绩总在前五名,但他不喜欢运动,总生病。小豪贪玩,学习不上心。我让他俩结对,共同约定每天一起写作业,一起踢足球,这对于不喜欢运动的小明来说,小豪成了他的足球“教练”,而小豪因为教小明踢足球,开始变得自信起来,学习也有所进步。

    以改变为基点,立足激励

    在“榜样”的带动下,学生行为有改变时,教师要给予积极的肯定,但评价要恰到好处,这样才能起到激励作用。

    对于小学生来说,班主任的肯定会让他们感觉到自己也能成为榜样,因此变得信心十足。比如,小熙丢三落四的生活习惯有所改变,我就把他的床铺拍照,张贴在班级明星栏;小航的作业书写工整,我会给他加一颗星;我将小豪专心致志写作业的照片发给他的妈妈,受到表扬的他更认真了。

    另外,班主任应针对具体行为进行评价,让学生明白自己在哪些方面可以成为榜样,哪些方面还有不足。比如,小明在小豪的带动下开始喜欢运动了,我在班会上讲小明球技提升的过程,并且当面说给家长听。

    以助推为目标,立足于发展

    当学生因“榜样”的带动而改变时,不仅有了自信心,还会增强责任感。这一过程中班主任要起到助推作用。

    当学习者转变成“榜样”时,很担忧自己能否做好这个“榜样”,此时班主任要及时帮助他建立自信。比如,我安排不讲卫生的小亮向曾经丢三落四的小熙学习整理内务,小熙此时是小亮的“榜样”,尽管小熙的物品整理能力比从前好了,但还是无法成为小亮的“榜样”,这时老师利用放学或下课时间教小熙整理学习用具的方法,小熙再指导小亮,并在讲解示范中提升自己规整物品的速度和质量,小亮也越来越佩服小熙,愿意向他学习。小熙感受到自己的示范产生效果,从而更加努力改变和提升自己。

    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但同时又是不完美的,所以每一个学生都是学习者,又都是“榜样”。班主任要做的就是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特点,为其成长创造条件,实现学生的互助成长,班级的自主管理。

    (作者单位系山东省潍坊市北海学校实验学区)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