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策划深圳:改革先锋的教育领创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0-10-2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福田区红岭中学园岭初中部开设了人工智能等校本课程,提升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动手制作等综合能力。深圳探索构建课程供应新机制,面向社会组织开展中小学“好课程”遴选和委托开发工作,将各种企业、社会优质资源转化为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资源。

    光明区下村小学《环保酵素在生活中的用法》的探究性小课题,在全市1000项探究性小课题中脱颖而出,荣获2018年深圳市中小学生探究性小课题优秀研究成果奖一等奖。2015年,深圳启动中小学生探究性小课题申报评审活动,引导学生转向以问题为导向的研究性学习。该活动要求学生为小课题主持人,成功立项的探究性小课题可获批1.5-2万元经费。目前,小课题多项成果在国际、国家、省市级创新大赛中获奖。

    如何让管道维修变得更加安全、智能?得益于深圳大学光电工程学院教授彭文达的指导,福田中学科技创新实验班学生巫岱泽等对管道探测作业机器人改造升级。该发明在第46届瑞士日内瓦国际发明展上夺得金奖。

    福田区引导中小学联合深圳大学、科大讯飞等知名高校、创新企业、社会组织,借力“外脑”指导学生做创新、写论文,学生还能利用高校实验室等资源开展研究。福田区委教育工委书记、教育局局长田洪明介绍说,福田区现已与数十家高科技企业建立了科研育人关系,多所中小学正与华大基因等企业联合创建科技自主创新实验室、STEM教育基地学校。

    近年来,深圳积极践行开门办学、教育共治理念,鼓励中小学与高校、科研院所等联合建设创新实验室和开展创新人才培养试验,积极引入家庭、企业、社会等各方力量建立健全政府主导,高校、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多方参与的人才培养机制。

    前不久,麻省理工学院“95后”博士生曹原分别以第一作者、共同第一作者身份,同一天在《自然》杂志刊发两篇文章。而在2018年3月5日,曹原就曾以第一作者身份,一天两登《自然》杂志。这位被戏称为“海啸级后浪”的少年,中小学均就读于福田区。

    作为福田创新教育、未来教育的“急先锋”,福田区科技中学正在建设16层的科技综合楼,这蕴含着福田乃至深圳创新教育勇攀高峰的凌云壮志。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