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看课我喜爱的历史课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0-10-1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历史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学好历史,有助于以史为鉴,学习先人的智慧,也有益于我们寻根问底,培养民族自豪感。

    而对于初中生来说,要学好历史,教师的讲授无疑是重中之重,下面以夏老师的《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一课为例。

    在课的开篇会有一段引言点出这节课要讲解的内容,即契丹族和党项族如何发展以及辽、西夏与北宋之间的关系,这部分可以使我们对这一课要讲解的内容有一个粗略的了解。在正文中对各模块与知识点也有涉及,对预习有许多帮助。

    还有其中的“相关史事”和“知识拓展”对相关知识点适当拓展延伸,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知识点,同时扩充知识面。

    我认为,在此基础上,老师可以增加一些对重点的标注或框架整理,更方便我们预习。

    课堂上,夏老师没有直接开始讲课,而是先讲辽、西夏之前少数民族内迁中原的历史渊源与变迁,类似对课题历史渊源的讲解基本每节课都有。老师适当地拓展有助于我们从宏观的角度,用联系和发展的眼光看待历史。

    在讲解一些重要战役时,夏老师一般会结合地图说明,同时地图上有箭头指示行军路线等重要线索,这样讲解战争很好地避免了因久远的地名和复杂的事件而导致我们无法理解的情况。此外,也对我们了解一些重要的地理名词很有帮助,如河西走廊、燕云十六州等。

    在讲民族关系发展时,夏老师拓展了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之间由贸易受阻至贸易互利的过程及历史原因,这部分内容对我而言很有意思,也很有价值。之后讲解辽与西夏的兴起——契丹族——八部联盟时,夏老师对关于契丹族——八部联盟的起源进行了详细解说,重点用黄色标明,其余部分可根据需要与喜好做适当补充,后面也有同样的方式。这样标明重点,对我们的复习很有帮助,可以使笔记架构一目了然。

    在讲解历史事件或现象时,夏老师经常引入一些实物史料,如文献、图画等加以侧面说明,这种方式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或现象,可以培养我们通过可信的史料而非凭空臆测,实现探求历史真实原因的习惯与精神。

    引述史料的类型,我偏向于实物史料与文献史料皆有引述,实物史料可一目了然地反映客观史实;文献史料则更侧重表现当时的社会发展状况与时人观感,并对我们做历史论述题时采用双重证据法有很大帮助。

    “历史”一词,在词典中的释义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通俗地讲就是过去真实发生的故事。而夏老师能将历史课讲得非常具有故事性和趣味性。

    总之,我们喜爱的历史课,应该不仅能清晰呈现知识点和考点,纵向贯穿,还要有适当拓展,横向延伸,同时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它既能够让我们在对历史事件的学习中增长知识、拓宽视野,也能够通过学习历史,学会用联合和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

    (作者系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七年级学生)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