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小规模学校的大空间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0-11-1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学校教育在办学规模上出现了两种现象:一方面城市中心区域人满为患,大校额、大班额现象极其普遍;另一方面,乡村及边缘地区小规模学校越来越多。因此,如何办好乡村小规模学校成为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任务。

    转变观念,认识小规模学校的存在价值。小规模学校最大的优势是便于因材施教,乡村小规模学校应积极利用这一优势突破发展瓶颈,寻找发展生长点。随着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需求的不断提升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小班化教学”越来越成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主题。实施小班化教学,其前提条件是班级人数较少,而小规模学校具备这样的条件。因此,探索和实施小班化教学,转变教学模式和方式,既是小规模学校寻求发展的重要机遇,也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使命。实施个性化教育,增加学生展示机会,都是小规模学校的办学优势。学生只要有兴趣、有特长、有胆量,就可以拥有更多的展示平台,这样也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因地制宜,放大学校周边乡土文化资源的教育效应。乡村学校乡土文化和自然资源比较丰富,这些资源往往具有丰富的教育价值。比如在江苏常州新北区西夏墅中学所在地古称“仁孝西乡”,境内流传着“卧冰求鲤”“林则徐赐匾”“陈毅书挽联”等“善、礼、信、谨、志”五德故事。为弘扬地方文化,发挥文化育人价值,学校将“明德厚学”作为校训,建成了“五德文化”长廊并开发了“五德文化”校本教材,同时开展了“村名溯源”“讲述家乡抗战故事”“朗诵‘我的家乡情怀’”等一系列带有乡土情结的综合实践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无疑有助于培养学生爱家乡的情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培育学校的特色和品质。

    内联外合,发挥现有教育资源集约效应。在乡村和偏远地区,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改革学段设置,比如实行幼小一体化、小学和初中九年一贯制办学,这样既提高了规模效应,又便于对学生连贯培养;或者在相邻学校采取分段办学,如将相邻小学分成初小学区和高小学区,以提高相同年级的办学规模。为弥补小规模学校资源不足,我们还应尽可能利用地方社会资源,这不仅可以提高资源使用效率,也可以提高学校在区域内的存在感。

    政策支持,提升小规模学校的生存能力。为提高小规模学校的生存和发展能力,除了政府在资金和师资方面提供扶持外,还应在制度和政策上提供支持,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如改革学校招生制度,对小规模学校可以考虑突破学区限制,扩大招生范围。改革教学管理制度,相邻学校之间可建立共享师资、跨校教研等制度。如部分学科教师可实行走教制,以平衡教师学科结构;相邻学校联合开展各种形式的教研活动,以开阔教师眼界,提高教研活动效益和质量。改革学校评价制度,教育行政部门在考核评价时要淡化学校之间的横向比较,注重考核学校在原有基础上的纵向发展,以保护、调动小规模学校办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总之,办好乡村小规模学校需要提升认识,充分利用并发挥规模小和乡村地域的优势;需要整合优化资源,提升规模效益;需要政府部门提供资金和政策支持,营造良好外部环境。

    (作者系江苏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