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之声期待职校教学能力比赛真正赛出成长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2-11-0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教学能力比赛已成为职业学校的固定赛事。每年参赛,从选手确定到围绕参赛选手的团队组建,从磨上课、磨方案、磨PPT、磨教学视频、磨现场问答到请相关专家来校进一步指导,一个“磨”字凝聚了教师的多少心血?市赛、省赛、国赛一路下来,消耗多少人力物力姑且不论,单就参赛教师来说要经历多少“磨”?个中滋味恐怕“不足与外人道也”!

    平时与职教同人交流时,笔者听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一种意见认为,教学能力比赛是促进教师成长、展示能力和水平的平台,对教师的帮助很大,不可或缺。另一种意见认为,比赛的初衷是好的,但从实际情况看已经出现比赛难度过大、打磨包装过度、衍生比赛利益链、干扰教学秩序等不良倾向。

    笔者梳理了教学能力比赛存在的问题清单:

    应赛不当,使比赛成为少数人的事。有专家认为,尽管比赛方案仍需要改进完善,但我们不能否认,举办方的指导思想是正确的,初衷是好的。许多问题出现在应赛举措方面。也有职教同人认为,很多学校基础性工作没有做好,没有充分发挥比赛的正向功能,没有用好这一抓手,使得比赛成为少数人的事。

    比赛趋向功利,出现了异化现象。这主要表现在:比赛与政绩挂钩,使学校不能以平常心看待参与比赛,出现了拼奖项、找关系等功利现象,因此比赛需要纠偏、降温。同时,过度“打磨”的现象似乎愈演愈烈,据说已经有培训机构专门做“比赛”的“生意”了,用“包办、代办”的做法获利,这种行为是有关评选文件明文禁止的。当然,找一些有水平的专家和骨干教师帮助参赛教师理思路、明方向、补短板、促进成果凝练和转化是完全必要的。但是,笔者也了解到,一些学校没有刻意找专家指导备赛,也取得了不错的比赛成绩。

    赛事太多,将对教学造成干扰。以比赛为抓手达到提升教师教书育人的能力,这样的指导思想无疑是正确的。但目前职教领域的赛事太多,且不说学校自行组织的“技能节”“技能比赛月”等赛事,单是贯穿全年的大赛就有“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班主任能力比赛”“创新创业比赛”“文明风采大赛”等。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拥挤”的赛项有些闹腾,已对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造成干扰。职业教育能否安静一些?

    那么,职业学校的各种赛事怎么改进呢?笔者有如下思考。

    教学能力比赛能不能进一步优化?理想的比赛应该引导教师“精力下沉”,回归课堂,回归学生,静心教书,潜心育人,真正落实“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以赛促研”的指导思想;如果比赛出现偏差,趋向功利,必然导致教师“眼睛向上”拼奖牌、争名次。因此,比赛方案可以进一步优化,引导一线教师重视日常教育教学。

    为了让比赛更好地促进日常教学工作,笔者认为,要从改进机制上下功夫。一是要更加突出比赛的“展示”功能,让优秀教师“被看见”,让获奖选手有荣誉感、成就感,让获奖教师的做法成为其他教师学习的榜样。二是建立评委回避制,即当年的评委不得参与对参赛学校和教师的指导。比如,可以建立比赛的评委库,每年参与评审的评委名单向全社会公开。这样做的好处有三:一是有利于提高评委的社会地位、公信力和权威性;二是有利于对评委不得参与对参赛学校的指导予以监督;三是评委拒绝学校的邀请也有了政策依据。

    由衷期待教学能力比赛能真正赛出教师的成长,因为比赛的目标不是名次和奖牌,而是让教师更加优秀。笔者也想说,比赛是教师成长的途径之一,但更重要的成长是教师把精力用在日常教学上,能够走进学生,精心备课,坚持反思,这才是通向“罗马”的金光大道。

    (作者系江苏省徐州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原副校长)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