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评价改革激活教育第一资源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0-12-23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科学的教师评价系统是提升教育质量、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关键。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对教师评价改革进行了整体部署和系统重构,提出了若干具体举措,为更好引导广大教师履行教书育人职责提供了政策指引。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作为基础教育改革先锋区,始终把教师工作置于教育事业发展的重点领域,以需求和问题为导向,把管理体制改革与机制创新作为突破口,完善制度设计,改进评价方式,强化结果运用,努力提高教师队伍治理效能。

    强师必先立德,引领教师做好立德树人“引路人”。新时代师德建设的内涵在不断丰富,只有用可操作、可预期的制度匡正师德师风,坚持自律他律相结合,才能培养造就一支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

    一是在全市率先启动“南山师德大家评”活动。通过“南山师德大家评”APP,让家长、学生和教师充分参与师德评议工作。区教育局统一对师德评价大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和反馈,各学校对家长和学生反馈的问题进行回复,对问题属实的教师视情节轻重作出师德考核基本合格、不合格等次。

    二是建立师德“负面清单”自查机制。落实学校师德师风建设主体责任,按照《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要求,严格履行师德师风建设管理职责,对日常监管不到位、已发现的师德失范行为处置不力、因师德失范问题引起不良社会影响的学校,视情节轻重采取约谈、诫勉谈话、通报批评、纪律处分和组织处理等方式追究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强化师德考核过程留痕,增设师德考核自查自评项目,形成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的监督自查机制。

    三是建立教师荣誉体系。将师德作为第一标准,评选三批“精英教师”50名、区级“榜样教师”10名、校级“榜样教师”79名,挖掘身边的优秀典型。成立涵盖学前至高中的176个区级名师(名班主任)工作室,打造覆盖全区近万名教师的教研教学共同体。深圳“年度教师”连续四年花落南山。

    强校必先立魂,激励校长当好学校治理“带头人”。美国著名评估专家斯塔弗尔比姆认为,“评价最重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近年来,南山区不断完善校园长考核指标,健全考核评价机制。2020年,南山区从过去量化评分考核改为区教育局各科室对校园日常工作的等级评价。

    多角度评价。分为校园领导自评、局机关各科室及教科院评价、校(园)教职工评价,从学校发展规划、营造育人环境、领导内部管理、引领教师成长等方面进行等级评价,直观反映学校日常管理工作表现。

    模块式评价。由分管局领导召集局机关各科室、教科院梳理学校的科室业务工作完成情况,从整体等级、学校日常工作问题清单、重大事项负面清单和工作亮点清单三个模块进行评价,加强了科室评价结果的区分效度,尤其是对校园日常工作的完成度、校园的行政管理能力有了更全面、更准确、更客观、更细致的评价。

    反馈约谈机制。所有评价内容及结果均反馈给校(园)长,局领导对综合评价后10名进行约谈。反馈约谈机制促使校(园)长将考核内容作为校园日常管理工作的抓手,与中层干部一起认真分析、总结本校的正面及负面内容,针对日常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重大事项认真反思,提出整改措施,改进校园管理水平。

    强教必先立规,鞭策教师争做立足讲台的“大先生”。南山区自2016年9月起实施新一轮职称评聘改革,提高了副高级教师评聘比例,放开了初级、中级教师评聘比例,下放了初级、中级和副高级教师评聘权限,统一由学校组织评审委员会评审。但在政策执行过程中,部分学校出现了副高满岗聘用、职称能上不能下、评上副高级教师转学科等现象。针对以上问题,南山区采取如下举措。

    加强规范管理。制定《南山区公办中小学教师职称聘后管理规定》,明确要求学校建立聘后管理与学年度考核结合机制,以不低于《广东省试点市中小学教师水平评价标准(试行)》条件对教师进行聘后管理,严守教师在师德师风、周课时量、公开课、继续教育等方面的底线要求,若任意一项未达标,该学年度考核不能评为合格及以上等次,聘期内累计两学年未达标则将降低岗位聘用等级。建立转岗调整机制,教师聘期内因各种原因不能胜任教学工作,在学校教辅岗位有空缺的情况下,可申请后作出降级转岗安排。

    实行承诺制度。各学校组织全体教师集中学习《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小学教师职称评聘工作的通知》,明确职称评聘要求和聘后管理规定,并与教师签订《南山区公办中小学职称聘后管理规定知晓书》,由学校上报《聘后管理工作落实情况汇报表》,以保证落实到位。

    纳入绩效考核。由区教育局人事科、纪检监察科、教科院教师研训部共同组成联合监督检查小组,抽查学校相关政策落实情况。自实施聘后管理规定以来,30所学校的213名周课时量不达标教师进行了限时整改;18所学校的40名任教非学科教师调回本学科或相近学科;19所学校的34名教师因各种原因无法胜任教学工作转教辅岗位。聘后消极怠工、能上不能下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激发了教师队伍活力。

    (作者系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委教育工委书记)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