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课程观有根的课程滋养未来的儿童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1-01-13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一个名叫韦秋雨的学生,在凤凰小学的童创课程体系中选择了创客课程,这不仅给他播下了热爱人工智能的种子,还促使他在2019年第十七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大赛”中获得一等奖。如今,在中学就读的他参加全国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又荣获二等奖。我们无法估量他的创客之路能走多远,但他的未来已然多了一种可能,这就是课程的意义。课程像一块“试金石”,把儿童藏着的、自己没有发现的、别人可能还没看见的“闪亮”激发出来,从而成就更好的自己。

    着眼于儿童未来实施童创教育

    儿童为本、创新教育是近年来教育界关注的热门话题。立德树人的本质,是追求人生幸福的内在需求。

    着眼于儿童的幸福成长和未来发展,凤凰小学提出了童创教育。“童”有两层含义:一是“儿童立场”,即从儿童立场出发去认识儿童、发现儿童、引领儿童;二是“生活立场”,只有在生活里儿童才是真实的,教育即生活。“创”也有两层含义:一是“全景立场”,即努力在教育教学中给儿童提供完整的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在情境中不断解决问题实现创新;二是“思维立场”,即以思维为主线、以丰富内容为情境载体、以创新工具为撬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养。

    为完整的生活建构有根的课程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根,树无根而不生。建构有根的课程,首先要有课程的完整设计,课程门类齐全,课程内容丰富;要按照课程要素进行课程建设,让课程具备贯通性与可扎根性。必须扎根在课堂中,才能让课程焕发应有的光彩,而课程元素的注入让课堂走向整体,走向儿童。建构有根的课程,需要穿越学科边界,基于学生视角,打破学科壁垒,建构校内课程连贯统一体;需要穿越学校边界,除了校内课程建设,还要让课程关联丰富的生活和社会资源;需要开展校外实践类课程,反过来提升校内课程实施质量。

    向下深耕才能更好向上生长

    富有创造力的教育一定要建立宽广的课程体系。只有在学科门类齐全并包含丰富文化元素的情况下,学生才可能找到适合自己最好的发展方向。我们要给予学生发展自己的天赋、才干和兴趣的土壤——这个土壤必须是丰富的、肥沃的。让学生在这种富有养分的土壤中去寻找自己天性的方向,逐渐找到自己最“来电”的领域,以此成就更好的自己。

    基于此,在童创教育的指引下,学校童创课程从实处生发,从碎片化课程走向结构化课程,完成了三类课程的构建:创新国家课程、创意开发课程、创生主题课程。首先“忠实”于国家课程,并对国家课程进行校本化处理,即创新实施国家课程;其次进行“拓展”,学校依据育人目标,在已有课程基础上总结和开发针对性课程,旨在发展学生具有创新倾向的兴趣和特长,提升综合素养,即创意开发课程;再次以“主题探索”为主要形式,进行学科融合,线下线上同步学习,实现自主发展,即创生主题课程。

    丰富的课程成就儿童的丰富样态

    根据课程所需,学校打破时空限制,学校、家庭、社会都是课程的扎根点,都是课程扎根儿童的真实生活情景。比如根据非遗“状元鼓”开发创意“凤凰鼓”课程,在课程中融入中华武术、书法、朗诵等。在课程实践中我们发现,从曲目选择、节目编排到服装设计、道具制作,每个学生都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激情、主动和创造性。

    每一年的开学季、风采季、体育季、艺术节、淘宝节等季、节课程,学校不仅充分给予儿童展示自我的机会,还留给儿童不断努力追求创新的空间。每一次活动都是儿童成长的平台,都在呈现他们善于学习、思考、实践以及创新的丰富样态。

    在家里,我们有“勤劳小凤凰”课程,学生在家看新闻、锻炼身体、孝敬长辈、学做家务、学会待客、种植花草等;在社会,我们有“周六一小时”志愿者服务活动,研学旅行、文明小卫士等。这些课程基于儿童、尊重儿童、发展儿童,让儿童站在课程的正中央,从而呈现出乐观开朗、团结合作、自信交流、责任担当的生命样态。

    我们让学生在课程中、在真实情境中获得成长的体验和印记,有助于儿童在学校、家庭、社会的“三重生活”中和谐发展。学校、社会和家庭形成教育共同体,对儿童全面、全程关注,多元育人。

    “三个交还”构筑未来课程方向

    法国前总统萨科齐在《致教育工作者的一封信》中写道:“教育,就是试图调和两种相反的运动:一是帮助儿童找到自己的路,一是促进每个儿童走上人们所相信的真善美之路。”我们希望未来的课程发展通过“三个交还”来实现。第一是将角色交还给儿童,通过课程中活动的设计与实践的安排,让学生可以自主去体验;第二是将生活交还给儿童,在生活中学生才能展现真正的本真与自由;第三是将世界交还给儿童,通过丰富资源的植入和真实情境的创设,在符号世界与真实世界之间架设桥梁,让学生在完整的世界中成长。

    从本质上讲,童创课程是滋养每一个儿童幸福成长的过程,这个过程不只是为了传递知识,还为了探索未知的未来。

    童创课程,为儿童,向未来。

    (作者系重庆市璧山区凤凰小学校长)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