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教育地理·陕西合阳“诗经合阳”的教育突围之路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1-01-2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这“河之洲”就在陕西合阳。合阳是《诗经》的源头,是文化的原乡。当传统文化与新时代课改在黄河流域最美碰撞,“诗经之乡”品质教育的独特魅力也自此绽放。

    基于“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合阳县教育局从区域教育现状出发,聚焦痛点难点,在补齐教育短板的同时创新路径,为区域教育发展增添新引擎。

    深化改革,激发区域教育活力

    2020年11月,来自全国700多位教育同人在“伊尹故里 诗经合阳”相聚,参加新时代高效课堂建设现场交流会暨语文主题学习展示活动,共享课改智慧、凝聚前行力量。

    一个西北偏远县城,如何引得众多教育同人不辞辛苦千里赴会?前来参会的河北省承德市高新区实验中学校长张宝柱的一段话或能解开谜底:“从课堂教学改革的力度到找准教育发展痛点的准度,再到全县教育人攻坚克难的精度,合阳教育能爆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引领力就不足为奇了。”

    2019年,合阳县城关中学等5所中小学和幼儿园试点推行课堂教学改革,通过理念输入、专家助力、外出取经、内部转化,从根本上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打破传统课堂教学瓶颈,探索出符合合阳县域教育发展的课改途径和体系。

    “热爱一方热土,就要想办法把最好的教育给学生和家长。”合阳县政协副主席、教育局原局长周治民深情地说,“回顾以往的教育改革,我们一直都在学习洋思中学、杜郎口中学等,效仿衡水中学、宜川中学等,但学来学去收效甚微。究其原因:一是拘于传统,没有先进的课改理论指导;二是各自为战,没有专业的课改团队引领;三是零敲碎打,没有系统化、持久化的研究和推进。”

    也正是有了这样的反思和格局,合阳县开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变革是发展的必然选择。先进理念、教师素质和课堂组织形式是提高课堂效率的主要因素。从这三个方面出发,合阳县选准课堂教学改革和“语文主题学习”两个突破口,实施县级培训、校本培训、专题培训三大培训,形成“一个讲堂、两大工程、四项计划”的教师培训常态机制,为课堂教学改革的推进提供了有力支撑。

    73分、91分,对比前后两次语文考试的成绩,城关中学七年级学生小浩(化名)的妈妈满心欢喜,“这学期,孩子不但学习成绩有了很大进步,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也有了明显提高。”

    经过两年的探索实践,合阳教育人积累了许多经验,但先行试点学校逐渐站稳脚跟后,他们把目光转向了县域内其他学校。按照“先城后乡、先强后弱、分层推进”步骤,城区实验校典型带动,城区非实验校同步跟进,以城区学区长学校为龙头率先实施,全面推广试点学校总结的经验。

    甘井镇中学通过公开课赛教活动,让教师在具体操作中掌握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环节和步骤,以赛促教、以赛促研,为教师搭建成长平台;县教研室为各中小学开展送教下乡、送课下乡、送培进校等活动,从理念到操作系统提升学校的课堂教学水平。

    合阳县还形成圈层化管理体系,从县教育局-学区-学校不断强化学区长学校带动作用,在学校管理、教学管理、教师培训、学生活动、质量监测、校园文化6个方面进行统一管理,以点带面、以城带乡,定期开展名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薄弱学科教师校际间走教送教、送培活动,逐步实现全县课改落实目标。

    此外,合阳还从改革“学生评价办法”“学生作业管理办法”入手,严格控制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和家庭书面作业量,建立健全监测、举报、公告和问责制度,从制度和实施两个层面强化监督,切实从源头上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实现减负增效的目的,以评价深化教育改革的深度与广度。

    精细管理,提高教育治理水平

    新时代背景下如何以课堂为支点走向教育的全面振兴?区域教育如何高质量发展?面对这些问题,合阳县教育局一直走在破解问题、向好发展的路上。如果说“课改引领,创新推动,全力构建高质量的县域教育体系”是目的,那么精细管理必然是达到目的的一种必要且有效的手段。

    如何实现精细管理?教育局刚上任的负责人鲁建春有着自己的见解:“精”是切中要点,抓住管理的关键环节;“细”是管理标准的具体量化、考核、督促和执行。

    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精细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就要把小事做细、细事做精,从大事着眼小事入手。合阳县从规范行政管理、教职工管理、德育管理、教学教研管理、后勤管理、安全管理6方面入手,制定了《合阳县教育局建设品质教育引领区工作规范100条》,全面规范学校管理。以学生管理、教学常规、安全管理、后勤管理为精细管理的切入口,认真落实免试就近入学政策,制订工作方案,确保每一名学生有学上、上好学;出台了《合阳县学校常规管理细则》,重点从备课、上课、作业辅导、纠错4个环节提出明确要求,以严立教、以实兴教,全县形成“抓常规就是抓质量”的共识;坚持开展校园及周边环境整治、防震防踩踏等自救演练以及防溺水事故、汛期学校安全、假期安全、校园欺凌、冬防安全等主题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师生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推进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全程监管,食品48小时留样,全县义务教育阶段营养改善计划食堂供餐率先达到全覆盖。

    基层实施首先从打造样板做起,以点带面发挥辐射引领作用。合阳县第三小学经过反复摸索和论证,确定了“管理中心下移,领导工作下沉,权力范围下放”的“低重心管理”思路,结合学习外地兄弟学校的扁平式管理模式,实施以年级部主任为核心的年级部管理负责制,开创了合阳县寄宿制小学级部管理的先河,彻底改变了“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的传统金字塔式管理模式。学校成立了校务办公室、教导处、德育部、教研部、体艺部、后勤安教(保育)6个行政部门,大胆聘用了6个业务强、肯干事的年轻教师为6个年级部主任。从而构建了由校长室牵头,6个职能部门和6个年级部组成的 “一所学校,两大板块,三级管理,六纵六横”的管理网络体系,让工作有标准、有规范,真正实现精细化管理,从宏观建设上为教育改革增添新动能。

    为了搅动区域教育的一池春水,县教育局通过校长职级制、教师评价改革等让校长、教师流动起来,打破一潭死水。

    “通过赋分量化、评定等级,干得好、干得多就拿得多。”合阳县王村矿小学校长张经鹏这样评价校长职级制改革。自2015年被渭南市委、市政府确定为首批试点县之一,合阳县认真谋划,定方案、定对象、定办法、定等级、定考核,不断实践、探索、完善,打破校长终身制,提高校长待遇,极大调动校长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形成了公开、平等、竞争的用人机制。

    师德师风师纪是教育发展的底线,合阳县全面启动“三评议两提升一淘汰”教师评价机制改革,通过学生评议教师、教师互评、班子评议教师,落实教师末位淘汰新机制。推进校长教师管理改革,实行校长职级制,充分发挥校长职级工资的正向激励作用,深入推行“双向选择、公开竞聘、指令性交流、跟岗挂职”四种校长、教师轮岗交流形式,促使队伍结构持续优化。积极补充新教师,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哪里缺向哪补”的原则,通过特岗计划、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和师范生人才市场招聘等形式,不断拓宽教师招聘途径,引进高层次优秀人才,优化师资队伍。

    为进一步促均衡、保公平,合阳县深入实施大学区管理,按照“优质带动、合作共享、提升内涵、共强共进、捆绑考核、集约发展”的实施要求,以城区学区长学校为龙头,成立12个大学区进行统一管理,各学区开展集体教研、教师培训、课题研究、质量监测和丰富多彩的学生主题活动,各类资源实现学区有效共享,形成了不同学区特色亮点,有效提升了课堂教学水平。

    在一系列强有力的精细管理措施下,一批骨干教师脱颖而出,成为区域教育发展的领头雁;“相约星期五”“三人行”等研修活动逐渐成为品牌,全县各学段教育教学质量实现跨越式发展。

    创新模式,筑牢德育发展根基

    从“品牌教育兴县”到“品质教育引领区”,教育已成为推动合阳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而打造高效课堂创新发展素质教育,则成为新时代合阳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深入推进教育强县的生动注解。

    以区域为单位,如何落实素质教育?渭南市教育局局长党福奎从现实问题出发,提出了从德育、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改革、体育、艺术、信息科技、社会实践7个层面实施素质教育,把学校办“宽”办“厚”,让每个孩子“有枝可依”,并且把素质教育作为理想区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实践载体,廓清了素质教育在区域教育发展中的定位。

    行而思,观而悟,推而行。合阳县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总纲,从顶层设计到示范引领再到全面推广,德育之花从“一枝独秀”到“春色满园”。

    成才先成人,育人先育德。合阳县注重德育工作的创新性、示范性和实效性。县实验中学创新推出符合时代要求和合阳实际的“1268”德育模式,即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文明学生,建美丽校园”为主题;发挥党员干部、骨干教师两者的带头作用;着力构建核心价值引领人、主题教育激励人、校园文化熏陶人、实践活动锻炼人、自主管理培养人、三位一体共育人的6大德育框架;分别从道德评价激励、主题升旗、主题班会、趣味“五早”、多彩“五操”、“三个创建”、班级文化、全员育人8个方面,落细落小落实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1268”德育模式开辟了学校德育工作新范例,得到省市文明委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充分肯定,受到省内外学校的关注和赞扬,先后有上海、辽宁、山东、河南、安徽等省外学校前来观摩学习,为推动陕西乃至全国未成年人德育工作提供了范例。合阳“精品立教、精致育人”案例被教育部评为全国德育优秀案例。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