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朝阳·理想教育文化在合作对话中成长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1-03-03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学生的核心素养包括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最主要的关键能力有5项——阅读、书写、观察、思考、表达;必备品格是指具有基础性、生长性、公共性、关键性特征的品格,人的必备品格有3种——自律、尊重、责任。

    理想的教育文化倡导合作对话式教学,非常契合对学生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的培养。

    合作对话式教学强调把学习的权利和责任还给学生,致力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实践、问题、方法、工具、技术、表述”等认知策略和“生命修为、情志追求、意志品质、批判思维”等非认知策略去唤醒学生思维、激发学生情趣。在教学中,教师会时刻关注学生的情绪状态。学生总是处于交往状态,他们大胆发言,自主提出问题,发表不同观点,学习的好奇心和自信心受到保护,因而学习情绪始终是饱满而愉悦的。

    合作对话式教学是能够让学生潜能得以充分发挥的教学文化。教师教学时,学生的座位不再是传统的“排排坐”,而是“马蹄型”“小组合作型”“实践体验型”等。在这样的教学空间中,师生之间的关系是平等和自由的,学生之间是尊重和信任的,学生的心理安全得到充分保障,合作探究和共同进步成为课堂的主旋律。

    合作对话式教学致力于构建以学为主线的课堂教学体系。围绕教学主题和目标,课堂教学通常有5个环节:对话唤醒、活动对话、知识建构、实践拓展、作业布置,贯穿5个环节的教学设计主线则体现在教师对教学主题的分解、对课堂交流的引导等方面。

    师生成长共同体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交流与互助、实践与思考成为课堂教学常态。一部分学生发现问题,另一部分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解答,这种“因材施教”会明显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学生大胆质疑他人的观点,同时用自己的语言来答疑解惑,可以让课堂教学更加深入,也让自己的思维更加活跃。

    如果将学生视为教学中的“原子核”,教师就是“核外电子”。可以说,“原子核”与“核外电子”共同构成了合作成长共同体,而让“原子核”与“核外电子”紧密联系、共同成长的就是学生的学科活动。

    学科知识是学科素养形成的主要载体,而学科学习活动则是学科核心素养形成的主要途径。数学课堂,学习活动由“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小组答疑、抽象归纳”等活动要素构成;英语课堂,学习活动由“独立听读、配对练习、小组演绎”等要素构成;物理课堂,学习活动由“现象观察、物理猜想、实验验证、小组讨论、质疑证明”等要素构成……

    在这些学科活动中,学生与教师形成学习共同体,在互动、体验、游戏、合作探究中开展学习。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真正主体,他们亲身经历学习过程,让心灵发生真实的体验和感悟。这样的课堂既重视学生的参与和学习的经验,还凸显了青少年的感性认知和合理认知,使学习体验更真实、更丰富、更广阔。即使面对实践活动中的困难,因为有了团队的支撑,学生也会具备克服困难的勇气。

    学科核心素养正是在学科知识和学科活动的相互作用中,走进学习者心灵,成为学习者身心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即使学习者日后忘掉相关知识,一些更深层次、更有意义的内容也会一直伴随,这就是核心素养。

    (作者系北京市润丰学校副校长)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