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者周娟:小故事里的“大魔力”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1-03-2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娟姐,今天给我们讲谁的故事呢”“我想知道去年的今天班上发生了什么趣事,娟姐,给我们讲讲吧”。临近放学,湖南省新邵县思源实验学校八年级1922班学生在教室恋恋不舍。他们口中的“娟姐”正是班主任周娟,“故事”就是周娟平日里记录的班级日志。接手班级以来,周娟每日都会写下一个班级小故事,装订成册,取名为《平凡的日子也飘香》,在课余或放学时为学生朗读某一章节。

    “别看短短几个小故事,魔力却大得很。”对周娟和1922班的学生而言,这些故事是繁忙学习中的调味品,也是打通和连接师生内心的桥梁。

    周娟透露,起初这个班的成绩在入学考试中排名倒数,不少学生难免灰心丧气。她便想到通过记录一些班级里令人感动而难忘的事情,为学生提供精神能量,鼓励他们积极面对生活。“有些学生比较调皮,师生‘斗智斗勇’乐事不断,给生活着实增添了不少色彩。”更重要的是,每用心记下一笔、每分享一件小事,师生间的距离就越来越近,班级向善向上的氛围就越来越浓厚。如今,1922班无论是成绩还是各项集体活动,在年级都是名列前茅。

    “平凡的日子也飘香”是周娟与学生相处的点点滴滴,也是她20多年来教书生涯的真实写照。

    周娟的父亲是人民教师,家庭的耳濡目染,让周娟从小就立下了当一名教师的职业理想。1998年,师范毕业的她回到自己的初中母校,如愿成为一名乡村教师。接过父亲手中的接力棒,周娟深知站上三尺讲台的自己责任重大。

    “总觉得还有很多工作没有做好”成了周娟的口头禅。刚入职时,她承担起历史和政治两门学科的教学,从此把家安在了办公室。课余时间她还总喜欢和学生待在一起,和学生唠唠家常。“他们喜欢喊我‘娟姐’,看着他们就像看到曾经的自己,我想陪伴他们成长。”周娟说,走进学生内心,才能更好地帮助他们学习成长。

    山区孩子阅读量不大,作文写不好,周娟便在教室建起图书角,搜罗了大量书籍鼓励学生阅读,带头写周记,每篇都认真阅读批改。慢慢地,学生写作水平提高了,语文成绩也进步飞快。感受到一些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她在教学上多次尝试,探索出“情趣教学法”,让枯燥无味的知识点充满乐趣,引导学生“善思”“乐学”。

    面对一些调皮的学生,周娟也有她的独门秘籍:用真情温暖学生的心灵。学生小陈性格叛逆,总是对老师做恶作剧,得知小陈爱打篮球后,周娟经常穿上运动服,手抱篮球在操场与小陈“偶遇”,几天之后便和他成为了“死党”。周娟一边和他打球,一边悄悄引导他尊敬老师、热爱同学。学生小何因父母离异导致性格内向、性情孤僻,常常不交作业,即使被批评也屡教不改。周娟便总是在小何完成某项作业时及时送上表扬,让他感受到被老师关心的喜悦。在周娟的不断鼓励引导下,小何成功考上了高中,之后还考入了湖南科技学院。

    因为成绩优秀,周娟也曾接到过来自长沙名校抛来的“橄榄枝”,希望她到更大的平台去展示自我。2011年,周娟来到长沙某所学校任教了一个学期,她再一次将一个众多教师“望而生畏”的“淘气班”转化成了“长沙市优秀班集体”,成功地证明了自己。

    但周娟夜里却难以入眠。“每天都有以前学校的学生、家长发短信过来问我去哪里了?怎么不继续教他们了。”看到学生留言“老师,你回来吧,我们每天都在想念您”后,周娟在学期结束后鼓起勇气请辞,义无反顾回到家乡。

    “我愿意继续坚守在家乡的教育热土,用自己的知识和力量发光发热,照亮一批批年轻学子的未来。”周娟说。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