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美好课程有趣更有料的畲族体育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1-04-0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畲族传统体育运动集健体性、竞技性、娱乐性于一体,地处浙江省文成县最大的畲族村落,培头民族小学将畲族体育开发成一门课程,让学生在运动中传承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

    —————————————————————

    学生穿上一身彩带镶边的民族服装,站在一口大锅上,双手前后交替摇摆,运用腿部和腰腹的力量慢慢往前挪动,谁先到达终点谁就赢……每天,在浙江省文成县黄坦镇培头民族小学的体育课上,不少学生都在挑战“摇锅”这项特别的运动。除了“摇锅”,学校的许多体育活动都与畲族文化密切相关,还有“稳凳”“赶野猪”“龙接凤”等畲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

    储藏室里的“古董”

    一次偶然的机会,学校后勤人员发现储藏室里有一个像跷跷板一样的道具和一个圆木桶。畲族教师钟鸿飞说:“这是畲族传统体育运动道具,像跷跷板一样的道具叫稳凳,圆木桶叫蹴石磉。”3年前,钟鸿飞在给学生示范稳凳动作时不小心划伤手臂,就没再使用这些道具了。”这回,钟鸿飞把这两个“宝贝”搬出室外,又重操旧业,课余时间教学生使用稳凳和蹴石磉。让他开心的是,学生对畲族传统体育表现出浓厚兴趣,一有空就出来参与这两个陌生的体育项目,原本寂静的校园内充满了一片生机。

    培头民族小学地处文成县最大的畲族村落,风情浓厚的畲乡至今仍保留着原汁原味的畲族文化传统,如精巧的编织工艺、别具一格的体育项目、动听的畲歌、优美的畲舞、独特的美食等,这不正是校本课程所需的最好素材吗?这两个意外发现的“古董”成为学校开启课程开发之路的契机。

    畲族体育适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吗?能得到家长和社会的支持吗?校本课程开发所需的素材去哪里找?为了解决遇到的一系列问题,学校课程开发小组到图书馆查阅资料,走访各个畲寨,去其他民族学校学习取经……通过调查发现,畲族传统体育运动集健体性、竞技性、娱乐性于一体,简单易学、形式多样,不受场地、器材限制,适合不同年龄、性别的学生练习。同时,开发畲族体育课程有利于畲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因此也得到了学生家长和政府部门的支持。

    学校秉持“以畲修德、以畲增智、以畲健体、以畲审美、以畲促劳”的课程建设理念,开发“快乐畲族体育”校本课程,开设赶野猪、摇锅、操杠、龙接凤、畲族武术等多门拓展课。

    在课程中“摇摆”起来

    校本课程是学校课程的重要部分,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在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学校始终坚持以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为出发点,积极进行校园文化布置,开设拓展性课程教学,开创特色大课间,把学校打造成山娃放飞梦想的乐园,让学生在课程的熏陶中“摇摆”起来。

    建设“小而美”的校园环境。校园文化环境既是一门显性课程,也是一门隐性课程。学校让墙壁、走廊、植物、景观都鲜活起来,努力营造浓厚的课程氛围。操场的畲族体育文化墙上,学生喜欢的卡通人物形象正积极展示各项畲族体育,学校还通过图文结合的形式在展板上介绍各类畲族体育的起源、特点、基本技术和竞赛规则等;操场边的畲族体育器材室全天候向学生开放,学生可以在休息时间自由使用,在运动的海洋里尽情遨游。

    开设“小而特”的体育拓展课。每周三下午第二、第三节课是学生最盼望的时刻,因为他们又可以参加畲族体育拓展课了。学校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拓展课程的难易程度,分别开设各类适合各年级学生的拓展课。

    一二年级开展趣味性较强的板鞋竞速、踢毽子。“板鞋竞速”看似简单,却非常考验低年级学生口、手、脚的协调能力。竞速开始时,嘴巴要发号施令,小组成员的手和脚要跟着口号有节奏地行动起来,三者缺一不可。

    三四年级开展合作要求较高的采柿子、龙接凤、摇锅。“龙接凤”对团队合作的要求最高:“龙”是指背在学生背上的小背篓,“凤”是指拿在学生手里的绣球,两名学生分别站在场地两边,一名女学生抛出绣球,对面的男学生要马上用小背篓接住绣球,两名学生只有相互协调才能接到绣球。

    五六年级主要开展较有难度的活动,如赶野猪、稳凳、蹴石磉、花样摇锅等。“稳凳”是一项挑战性很强的畲族体育运动,学生不仅要在类似跷跷板的长凳上克服恐惧并飞速旋转,还要静下心来瞄准目标,把手里的竹环一个个准确无误地套进指定的竹竿。

    创新特色大课间。每天上午9点,随着下课铃声响起,学生迅速跑向操场集合,准备开始大课间活动。伴随着 “畲族武术,名扬天下,强身健体,从我做起”的响亮口号,学生开始练习蹲马步、打拳,动作刚劲有力、行云流水。5分钟之后,学生有序地来到各自活动场地开始操练起来——有的在摇锅里使劲摇摆,有的稳稳地站在石磉上向前快速滚动……操场上欢笑声、呐喊声接连不断。

    “现在我们每天都很期待课间的30分钟。之前的大课间每天就是跑步、做广播操,感觉非常乏味,现在我们可以尽情地玩着不一样的畲族体育运动。”四年级学生钟亚欧开心地说道,“畲族体育很有趣,它不仅让我们身心更加健康,还可以让我们充分展现自己的个性。”

    “畲娃”成了小明星

    以乡土资源为背景的校本课程应重视课程评价和展示方法的探究,实现评价方式的互动性、评价内容的多元性、评价过程的动态性等。

    课程的特色评价叫作“畲娃追凤”,目的是了解学生的过去、重视学生的现在、着眼学生的未来,不但要促使学生在原有的水平上有所提高,更要激发学生潜能,帮助他们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课程评价包括善学、合作、创新、勤劳、进步、守纪、安全等维度,其中教师评价占40%,学生自评占30%,学生互评占30%,每个维度都有明确的评价标准。比如,合作的评价标准是“积极参与合作、探究,合作分工明确”,创新的评价标准是“活动中能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勤劳的评价标准是“活动前积极准备活动器材,活动后整理器材”,等等。

    达到标准的学生可以获得一张“彩凤卡”,积累足够多的“彩凤卡”就可以逐级兑换“铜凤卡”“银凤卡”“金凤卡”等。每到月末,学生可以拿着各类“凤卡”去领取相应奖品;每学期期末,学校还会以班级为单位评选若干名“最美彩凤”并授予奖牌。

    为了激发学生对传承畲族文化的热情,学校还在每年3月举行“校园畲族文化节”,11月举行“校园畲族体育节”。在畲族文化节中,学校把畲族体育、畲歌、畲舞等艺术搬上舞台,给学生创设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在畲族体育节上,学校尽可能多地设立比赛项目,让全校学生积极参与其中。

    自从有了畲族体育课程,不少学生都成了“小明星”,许多单位邀请他们参加表演,学生收获了观众接连不断的掌声,他们阳光灿烂、落落大方的表现也受到观众好评:“农村的孩子真是‘不农村’啊!”

    (作者单位系浙江省文成县黄坦镇培头民族小学)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