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长专栏新家庭教育实验的区域突破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1-05-0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以新家庭教育实验为抓手,致力构筑师生幸福“成长圈”、拓展家庭教育“朋友圈”、打造家校共育“生态圈”,是近年来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推进家庭教育的行动共识,邗江区在顶层设计、更新理念、创新举措上上下一心,建成全国首个校园家庭教育博物馆等举措备受各界关注,使新家庭教育的“邗江实践”在全省得到推广。回望伊始,邗江之所以开展新家庭教育实验,主要有三方面动因。

    时代命题:“好地方”必须有“好教育”,更要有“好的家庭教育”。邗江素有崇文重教的优良传统,学校教育呈现出“样态全、质态优、生态好”的局面。但与之不相匹配的是家庭教育略显“逊色”,存在组织体系不健全、推进路径不明晰、合力机制未形成等问题。“好地方”要有“好教育”,好教育急切呼唤“好的家庭教育”。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与相关部门通力协作,变过去的“各管一块”为“一块共管”,共同担负起指导家庭教育的责任。2016年开始我们启动了新家庭教育实验,以此为抓手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融教育”格局,探索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同心、同步、同向”和“全员、全程、全方位”的家校社协同育人系统,致力塑造“学生快乐、教师幸福、家长满意、社会赞誉”的幸福教育新样态。

    现实课题:唤醒家庭、唤醒父母比唤醒孩子更重要。2016年,我们启动了“千名教师访万家”活动,在密切家校联系的同时,也排查发现家庭教育的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家庭教育观念错位,集中表现在漠视孩子权利,导致叛逆儿童、问题孩子层出不穷;二是家庭教育职能缺位,家长普遍存在“学校负责教养、家庭负责供养”的观念;三是家庭教育方式越位,生活上“过分溺爱”、社交上“过度保护”、学业上“过高期望”,使得孩子心理脆弱、自理能力缺乏……反观现在的家庭教育,我们的家庭教育应该有“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任务是教孩子做人。“两个基本点”:一个是以孩子为本,尊重和保护孩子的权利;另一个是以家长为主体,提高父母自身的素质。围绕如何落实“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我们引入新家庭教育实验,以问题为导向,以改革为动力,通过内外兼修、共同施策,使这一系统工程的合力更强、质效更优。

    区域破题:“学在邗江”既要“播耕”,更要“深耕”。近年来我们聚力推进“学在邗江”建设,初步形成了“在邗江学、来邗江学、为邗江学、向邗江学”的目标体系。围绕“学在邗江”建设、聚焦家校合作共育,我们先后开展了“百草园学堂”“校园亲子节”“一个孩子的研讨会”“每周一个家庭日”等十大品牌特色活动。我们认为,“学在邗江”建设理应秉持深耕的理念和定力,既要打造点状的“盆景”,更要培育块状的“风景”,从而实现品牌影响力与现实生产力的“双提升”。为此,我们以新家庭教育实验为统揽,通过系统建构,推动“学在邗江”理论体系化、实践模块化、活动品牌化。新家庭教育实验的“新”不是时间概念,更多是观念理念和制度建构,体现在对家庭教育的再认识,积极倡导新的家庭观、儿童观、代际关系观,让父母与孩子一起成长;体现在对家校合作模式的再重构,厘清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边界与职能,倡导“家长第一”的主张;体现在对教育“生态圈”的再优化,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同心同向同力,遵循科学路径,通过共同努力实现“让所有家庭都成功”的美好愿景。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