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止教育舆情“跑偏”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1-05-26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近日,宁夏银川一名小学教师发放作业时,对就近的孩子直接传递,较远的孩子采用了抛的方式,有家长对此做法提出质疑。银川市西夏区教育局官方微博发布情况说明称,该教师已经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欠妥并在家长群中道歉。市教育局责成学校负责人及涉事教师向全体家长道歉,涉事教师在全校教职工大会上作书面检查。

    抓教育,首先要抓教师;抓教师,首先要抓师德。长期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再到学校,都将抓师德、强素质作为抓管理、提质量的重要手段。近年来,通过加强师德教育和失范整治,教师队伍的师德修养得到了整体提升。

    在此过程中,家长、社会、媒体的舆论监督和教育主管部门的行政管理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这些监督管理也出现了“跑偏”倾向,使许多教师陷入困惑和迷茫,有些教师甚至“不知道到底要怎么做了”。此次对“扔作业本”教师的处理,就引起了许多教师的质疑。从相关视频看,接到传递作业本的学生规规矩矩,接到抛投作业本的学生则欢呼雀跃。遗憾的是,相关报道和关于教师的处理意见都没有关注这一点,都将焦点对准了“抛”的方式。

    教师承担着立德育人的神圣使命,对教师的要求比其他行业高无可厚非,但高到什么程度,要有客观标准和现实考量。育人方式千变万化,只有适合与否,并无优劣之分;育人工作琐碎纷繁,许多时候难以尽善尽美。如果把教师的育人细节不加选择、随心所欲地置于舆论场,可能会给教师和学校制造不必要的麻烦和干扰。当前,在个别地方和个别学校出现了教师宁愿受指责、扣绩效也不愿意管学生的苗头,这种现象值得警惕。

    优质的教育需要优质的环境,创建优质的教育环境,需要多方共同努力。家长对孩子可能受到的不良影响高度敏感,媒体围绕社会的热点、焦点和群众的痛点、兴奋点采访曝光,社会对教育舆情高度关注,教育主管部门对教育舆情快速反应和处理,都是责任所系,并无不当。但在监督管理的同时,相关各方也要多一些思考,这样的方式方法是否有助于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是否有利于孩子健康、全面成长。

    家长可以思考,我们到底要给孩子什么样的教育,教师的育人方式是不是真正给孩子造成了伤害,是不是一定需要社会和舆论介入。媒体可以思考,关注教育生态、反映家长心声,有没有比曝光更好的办法,是否走上了“流量”和“跟风”的道路。教育主管部门可以思考,面对舆情危机,从重从快处理以平息舆情与根据管理规律、相关制度谋求解决,哪种方式更合情理,更有利于教育发展。整个社会也要思考,教育容不容许犯错,如果容许,这个限差是多少;如果不容许,我们又用什么来支撑教育

    同时教师也要明白,师德是教师评价的第一标准,师德要求再怎么严格都不为过。在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发展高质量教育的路上,教师只有将学生装在心里、将师德挺在前面,才能更好地为师、育人。

    (作者单位系四川省剑阁县金仙小学校)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