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代班主任我与“星辰教室”的故事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1-05-26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2020年11月2日,由湖北省武汉市青山区钢城第十七小学401班学生书写的150篇抗疫日记,集结成《少年记“疫”》一书,由高等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这是国内唯一一部从小学生视角出发书写的抗疫历史,书中的许多细节记录感人至深,引发社会广泛关注。这个班级的孩子何以在特殊时期完成这样一件伟大的事?这是班主任余婧长期教育结出的果实。

    ——————————————————————

    创建优秀班集体是每个班主任的追求。带班,我特别注重创建美好的氛围与环境,打造创新教育场,为孩子的幸福成长奠基。

    班级文化重熏陶

    “文以饰行,化而塑心”,培养学生良好的品格和性情,班级文化建设不可小视。班级的文化因子会伴随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对其一生产生重要影响。

    2017年暑假,我开始思考接手新班要如何营造班级文化,我将把学生带向何方?教育应该是倾听孩子的声音,帮助他们现在成为幸福的小孩,将来成为幸福的大人。基于此目标,我做了三件事。

    ?创设温馨的班级环境

    孩子刚进入小学,一切都是崭新而陌生的。怎样把教室建成孩子心灵的栖息地,便于他们温暖、安全地在这里生活学习?我在教室墙壁的展板上抄写了一首自己改编的小诗:

    我要生长

    世界真大,都不一样。

    小猫爬树,小鸟飞翔。

    大熊抓鱼,蜘蛛结网。

    ……

    小小种子,破土发芽。

    努力读书,心灯点亮。

    天地之间,我要生长。

    小学是人生的基础,一年级是小学的基础。在前行的路上,孩子会遇上种种挫折,我要做的是创设温馨的班级环境,给予孩子全然的接纳与支持,尊重孩子的天赋秉性。

    ?制定幸福班级公约

    美国明星教师克拉克的55条班级公约深深影响了我。班级公约不是束缚,而是一份承载着希望和梦想的约定。孩子学习了拼音,会写字后,我给孩子念了克拉克的班级公约,与他们交流什么是班级公约。令人惊喜的是,孩子在我的指引下,协商、制定了自己的班级公约:与书成为好朋友;谅解他人无心的过错;乐意为他人鼓掌;积极主动为集体服务;教室里不喧哗……

    这些公约有规则的渗透,有习惯的培养,有文明礼仪的要求,更有良好性情的熏陶。

    我们给班级取名为“星辰教室”,孩子在这间教室里开心吃饭,安静阅读,有序打扫,认真学习,自由成长……当遵守秩序变成一种习惯,当习惯形成制度刻到了孩子的头脑里,制度就成了独特的班级文化。

    ?“心语心愿”筑梦未来

    儿童心理学家认为,梦想是孩子自我形象的理想化。鼓励孩子追梦,孩子就会产生强劲的内驱力,主动想办法面对、克服各种困难。

    在教室的另一面墙壁上,我设计了“心语心愿筑梦未来”板块,让孩子在爱心卡片上写下自己的心愿。51个孩子稚嫩地表达着对他人、对集体的关心与热爱。

    教育更多的是熏陶,是润物无声的文化浸润。一个班级一旦形成了自己的文化,不仅可以解决许多学生的个体问题,班级也可以从中获得前进的动力,对学生的成长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班级活动助成长

    班级活动是育人的有效途径,每个孩子的成长都离不开丰富多彩的活动支持。

    ?让学生在劳动中成长

    开学第一天,我就将“劳动”纳入家庭作业,孩子在做家务的过程中养成了爱劳动、自食其力的良好习惯,孩子成了家务小能手。我们班还经常开展劳动技能大赛,如“叠衣服”“系鞋带”“包饺子”等,不断点燃孩子参与劳动的热情。

    每一次班级的春游和秋游活动,我们班孩子都自己买食材、做食物,展示各种绝活。教会孩子做饭,就是教会了孩子一生中最平凡但也最不凡的事情。

    内在的成就感,是一个人做事最大的动力来源。在教育过程中,若用成就感驱动孩子的成长,他们会获得一种内在的动力,自觉往好的方向发展。

    班级就是一个小社会,是孩子获得价值启蒙的场所,带着孩子开展有趣、有意义的班级活动,可以推动个体社会化的日趋成熟,为他们以后走上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学生在记“疫”中成长

    什么样的班级活动能让孩子充满归属感、荣誉感、自豪感?答案是:个性标签、特色品牌、高光时刻。班级活动的设计与开展应紧密围绕育人这一核心理念,带给孩子终生难忘的体验,获得精神成长。

    2020年1月23日上午10时,因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武汉被按下暂停键。

    疫情是灾难,疫情中发生的一切也是最鲜活的教材。我想引导孩子用心聆听、切身感受生活这本大书,把对生命、规则、感恩、担当等融于笔端。于是,我与全班孩子相约同写抗疫日记,武汉解封之日就是日记结集成册之时。

    我引导孩子观察、描写身为医护人员、志愿者、环卫工人、下沉干部、社区工作者的爸爸妈妈如何守护武汉这座城,援鄂医疗队等如何勇敢逆行,党和政府如何科学决策。我和孩子用鲜活的战“疫”日记传递伟大的抗疫精神,给孩子最珍贵的生命教育、感恩教育、责任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柯颖在爸爸、奶奶都被确诊住进不同的医院治疗后仿佛一夜之间长大了,她用深情的笔把对亲人的担忧和思念写进了一篇篇日记里。

    殷熙喆的父母都是医生,2020年1月19日他被送回鄂城老家,他用文字记录了自己与父母分别80多天的心路历程。

    在志愿者家长的影响下,我们班刘仁锦成了武汉市年龄最小的购物团团长。他每天接听孤寡老人的需求电话并登记好,再由志愿者妈妈购买好物资送到老人家里。

    2020年4月8日,我们用3600多篇日记、40多万字,迎接武汉这座英雄城市解封!

    2020年10月15日,“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展览在武汉拉开大幕,我们的日记集《从风之舟到春之歌》在此展出。

    2020年11月2日,从《从风之舟到春之歌》中精选的150篇日记编辑成《少年记“疫”》,由高等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少年记“疫”》是逆行英雄的活档案,也是国内唯一一部由孩子书写的抗疫历史,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顾秀莲题写书名。

    在开展活动时,我们往往容易忽视活动总结的重要作用。疫情过后,返校当天我在开学第一课上全面深刻地总结了活动的经验,进一步升华了活动的教育意义和价值引领作用。在那节课上,我和孩子商量,把《少年记“疫”》一书的版权无偿捐给中国下一代基金会红烛基金。

    我欣慰地看到,孩子通过记录,确立了榜样、汲取了力量、坚定了信念,培养了坚韧不拔、从容不迫的奋斗精神和赤诚仁爱、胸怀天下的家国情怀,真正做到了和我们的城市一起坚强、一起成长。

    一个能战胜各种困难、不断超越自我的班集体会形成一种磅礴的奋进力量,带给学生无上的荣光与自信,成为他们一生中最难忘的回忆。2020年那个特殊的春天,我们共同感受到了坚持的力量、团结的力量,这份感悟是孩子最大的成长,相信他们今后也能勇敢坚强地度过自己的一生。

    构建幸福家校关系

    学校和家庭不仅要一致行动,要向孩子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有志同道合的信念。因此,把家长变成教育合伙人,与家长一起成长,对班主任来说尤其重要。

    ?用智慧引领家长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哈里森曾说:“帮助儿童的最佳途径是帮助父母。”我现在的家长多数是“80后”,是新中国第一代独生子女,他们也是被娇宠的一代,许多家长也是没有长大的孩子,帮助家长端正教育观念,提升幸福家庭建设能力,成了我的另一份责任。

    一年级上学期发生的一件事,我至今记忆深刻。一天早晨,我发现萌萌脸上带了一个清晰的巴掌印。趁没人的时候,我悄悄问她:“谁打的?”她说:“妈妈!”当天,我在家长群里转发的文章是“不做大吼大叫的妈妈,我被一只企鹅教育了”“不快乐的妈妈对家庭的杀伤力有多大”“母亲情绪平和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这几篇文章引起了家长的强烈共鸣,萌萌妈妈悄悄给我发信息表示要改掉自己的坏脾气,与孩子一起成长。

    在湖北省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大力支持下,图书馆成了我历届学生和家长的精神家园。通过阅读,家长积累了育儿经验,改善了亲子关系,放弃了不良的生活习惯,成了孩子的好榜样。

    家长选择接纳孩子、看见孩子、倾听孩子,教育才有温度。

    ?用爱心感染家长

    我班小鱼,一岁时父母离异,他和年迈的外公外婆住在武汉。在幼儿园时,小鱼被诊断出“孤独症谱系障碍”,医生注明孩子需要进特殊学校接受教育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悦读·话题我是听书人     下一篇:童心绘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