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推动区域教育变革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1-06-3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党建擦亮教育品牌

    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教育局党组以高质量党建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化实施品质教育,打造“学在中原”教育品牌。

    中原区教育局始终强化对团建、队建的领导,把团建、队建纳入学校党建工作的各方面、全过程,形成党建、团建、队建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结合党史学习教育,中原区教育局指导各学校党组织、团组织、少先队,充分运用各种宣传平台和红色资源,以史育人。各学校党组织积极探索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形成了“课堂+课外”“校内+校外”“理论+实践”的思政课实践体系。

    全区教育系统举办“万名党员进党校”集中培训,把红色教育作为各级各类教师培训的“第一课程”,到井冈山、延安等革命红色教育基地开展培训20余次,参与培训3000余人次。组织教师开发传统文化校本课程、开展传统文化讲座、引入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不断增强教师队伍文化自信。

    为引导民办教育健康发展,中原区教育局采取建组织、派队伍、搞活动的方式,强化党对民办教育的领导。成立了民办教育党总支,从公办学校选派政治素养好、工作能力强、业务水平高的优秀党建指导员,对全区民办学校的党建工作和办学行为进行全方位指导,保证民办学校有效落实党的教育方针。

    吉林省延吉市:党旗传递让红色基因扎根校园

    如何把抽象的党史学习教育具象化,以学生能接受、易接受的方式学习党史,吉林省延吉市教育人从没有停下探索的步伐。

    着眼于党的历史关键节点和时代使命,延吉市教育局在2011年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之际开展了以“追寻红色足迹,永葆爱党情怀”为主题的党旗传递活动;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之际,于2018年开展了“新时代,新征程,高举党旗砥砺前行”的党旗传递活动;在今年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之际,开展了第三次党旗传递活动。

    从北山小学开始,4月中旬至七一前夕,按照延吉市教育局的部署,延吉市44所中小学以建党百年的典型事例、杰出人物、历史成就、重大事件为主线,按照时间顺序确定44个主题,在指定日期、指定时间进行校际间党旗传递。

    传递党旗,是一次大型党史国情教育。基于此,延吉市教育局在党旗传递活动的主题设计上,围绕中国共产党成立、南昌起义、西柏坡会议、一带一路等党的发展历史关键节点确定主题,各学校再围绕市教育局确定的主题设计符合校情、学情的党史学习教育。为了扩大党史学习教育的受众面,市教育局把校际间党旗传递活动延伸到班级,把党旗传递活动推向纵深。

    跨越10年的3次党旗传递活动让学校更主动、更包容、更积极,开展活动的劲头更大了,学校的创造性和主动性让党旗传递活动有了更多可能。

    河北省阜平县:党建赋能破解区域教育难题

    河北省阜平县教体局通过开展“党建+”系列活动,建立学区一体化教科研模式,破解区域教育发展难题。

    全县13个乡镇共划分成8个学区,每一学区都单独设立党总支,由学区中心校校长任党总支书记,每所学校设立党支部,小规模学校或党员数量不足的设立联合党支部。县教体局党组研究制订学年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工作计划,落实班子成员分片包联基层学校(单位)制度和党建工作纪实制度,指导基层党建高质量发展,使党建工作与学校发展同步,带动校风、教风、学风转变。党组织参与学校招生、调动、评优评先等重大决策,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

    各学区党总支建立“总支党建微信群”,搭建“四微平台”(推荐微读本、发送微视频、推送微故事、持续微点赞),打造“掌上党员学习平台”,推动党员教育学在平时、抓在持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县教体局出台《党政干部带头上好思政课工作方案》,要求学校书记校长带头上好思政课。各学区充分挖掘身边的红色文化,丰富思政课内容,创新思政课形式……建立“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的育人生态圈,努力构建“党建+大思政”的新格局,不断传承红色基因,为明天的接班人培根铸魂、启智润心。

    青海省西宁市城中区:四大工程领航教育改革

    青海省西宁市城中区教育局党组积极探索符合新时代特征和机关特点的党建工作新模式、新方法,以“导航、强基、铸魂”三大体系为主线,实施“铸魂夯基、正风提纯、拔节提质、智引未来”四大工程,持续增强系统内党支部的对内凝聚力、对外号召力、整体执行力。

    城中区教育局围绕“提升机关党建水平,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主线,开展微课堂、微培训、微竞赛、微调研、微争创、微阅读、微服务、微公开等“八微”活动,着力解决机关党员干部知识上的盲区、创新上的短板、能力上的弱项等问题。

    城中区教育局构建“课程引领、课题引领、人才引领和课程建设现代化重构、育人活动品质化推进、教师素养专业化提升”的“三引三化”模式,持续推进课程改革。

    城中区以党建为引领,推行“1333”家校共育工作机制:“1”即一个总体目标,以“整合家庭及学校教育资源,达成教育的一致性,提高教育的实效性”为总目标;“3”即教育局、学校、家庭三级联动体系;议事决策、监督评估和激励机制三项制度;打造“红领巾悄悄话平台”、创建“家校通互动平台”、“让父母课堂与心理教师成长同行”三项举措,形成了家校共育新格局。

    (本报记者王占伟 综合整理)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美丽的祖国     下一篇:百年风雨铸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