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力校长李金初:求解人生最重要的证明题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1-07-1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李金初,1964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北京市十一学校原书记、校长,北京市建华实验学校董事长、原校长。

    ——————————————————

    在李金初新书《人生中心教育概论》的扉页,郑重地写着这样一句话,“谨以此书献给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只有了解了这位传奇校长不同寻常的教育人生,才能准确理解这句话的分量,以及这位已经入党55年的老共产党员对党、国家、民族的赤诚。

    1957年入读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1958年开始参与教材编写,1960年参与影响深远的北京景山学校教改,担任北京市十一学校校长后,又开启国有民办制学校改革、学制改革、综合活动课、分层教学、中学博士后项目等创举。李金初亲身参与、发起并见证了新中国一系列重要的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堪称是一部教育改革史。

    这丰富而独特的教育人生积淀,这始终不渝的家国情怀,因为一次偶然的顿悟,成为李金初创建“人生中心教育”理论的实践注脚。

    人生中心教育,是李金初从北京市十一学校退休,来到北京建华实验学校(简称“建华”)后提出的原创性教育理论构想,被他视为“构建中国化教育理论的思考与尝试”。

    最近出版的这本《人生中心教育概论》,是他关于这一理论的第五本著作。对学数学出身的李金初来说,这似乎是他用全部的智慧、精力与热情,在求解教育人生中最重要的一道证明题。

    教育理论像数学命题一样表述出来

    中国教师报:两年前已经出版了一套4本、百万字的“人生中心教育”丛书,为什么您还要再写作这本概论呢?

    李金初:2019年5月,“人生中心教育”丛书举行新书发布会。原国家副总督学、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郭振有先生称赞“这套书是中国本土生长出来的教育学”,但文字有点长,阅读起来“要花一些时间”。他的这个建议很好,我一直记在心里。

    2020年,因为疫情宅在家里,有了时间,我就完成了这本书,共10万字。虽然10万字好像是浓缩一样,但这本书的理论体系既跟之前的4本保持一致,同时又自成体系,是原著的继承与延展,做了许多添加和补证,其中提出了241条命题,增强了逻辑性,提升了科学性,是整个人生中心教育的基本理论部分。

    中国教师报:您是数学学科出身,是不是习惯用命题、证明、定理的形式来阐述人生中心教育

    李金初:这确实与我数学学科的专业出身有关,同时又与两件事有关。第一,国际上对教育理论的科学性问题一直是有质疑的。第二,10多年前北京师范大学校庆,我回去参加数学系聚会,见到我的老师严士健教授,他对基础教育很感兴趣。他提出一个希望,教育理论能不能像数学命题一样表述出来,这样就会更严谨一些。这句话我记在了心里,而且深有同感,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

    来到建华后有了这个机会,我就尝试用逻辑命题的形式阐述人生中心教育,在那4本书的写作中进行了初步尝试,提出一般性人生中心教育理论的50个命题。写这本概论就有意识地用命题形式来阐述整个人生中心教育理论,最后形成241个命题。每个命题都经过严格证明,命题之间也具有逻辑性,是一个科学、严整的教育理论体系。

    做出来才是最好的证明

    中国教师报:概论中的第一个命题就是基本关系原理,即教育与人生的关系,为什么称这一关系是最具原点性和根本性的关系呢?

    李金初:教育与人生的关系,既是教育中的基本关系,也是教育中的基本矛盾。有人生就有教育,生命、人生、教育是同时开始的,所以这一关系是原点性的,同时又证明了这对关系的根本性,并由此提出另外两个重要命题,一是人生内容原理,即任何人的一生有且仅有三方面的内容——做人、做事、生活;二是教育功能原理,即教育的功能是教人做人、教人做事、教人生活。

    可以说,教育基本关系与人生内容原理、教育功能原理,这是奠基性命题,在此基础上才能系统、逻辑地构建人生中心教育体系。

    中国教师报:您将人生中心教育分为一般性人生中心教育和自创性人生中心教育两个部分,这背后的思考是什么?

    李金初:完整的人生中心教育在当代被创造出来,并不是说它在过去不存在。它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中从来就是存在的,甚至在人类历史范围之内也是存在的,因此才有一般性人生中心教育理论。

    只不过在中国,人生中心教育需要添加一个特殊的价值性因素,就是自创性,我们给它起了一个名称叫作自创性人生中心教育

    自创性即自主性、劳动性、创造性,自创性的基因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优秀品质。自创性人生中心教育,就是把这个优秀品质注入教育中,让我们的后代具有这样的优秀品质。

    中国教师报:从一般性人生中心教育到自创性人生中心教育的理论及实践,整个人生中心教育的全部命题是否已经完成?

    李金初:2019年暑假,我们组织校内近20位热爱学习、善于思考的干部和老师,一起阅读、研讨钱学森教授的大成智慧学,通过学习很好地建立了人生中心教育与大成智慧学之间的一种联系。

    人生中心教育从结构、框架上具有一定的逻辑性,比较系统和严谨。而钱学森的大成智慧学从培养目标、教育内容、培养路径上体现了人才培养的高度。将这两者结合,是人生中心教育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对我们的全课程建设、综合性人才培养都很有启发。

    因此,人生中心教育理论还有向上发展的空间,本身也有待完善。同时,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做出来才是最好的证明。

    中国教师报:人生中心教育理论在建华实验学校已经实践了10多年,在您的家乡湖南也有多年的实践,目前效果如何?

    李金初:建华的“尖毛草”课程实验,是基于人生中心教育进行的育人模式改革,学生按照全课程体系和全课程方式进行培养,实验效果非常显著。

    在我的家乡湖南张家界,我们扶贫支教的两所学校都是县区最薄弱的学校,但是按照人生中心教育理论实践了两三年,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在当地产生了良好影响,说明人生中心教育在贫困地区、薄弱学校也适用,实现了孔夫子说的“有教无类”。

    教育学研究的“主权价值”

    中国教师报:自创性人生中心教育的提出,把自创性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由此自然推演出人生中心教育的“主权价值”问题,为什么要关注这个问题?

    李金初:人生中心教育理论与我们的核心价值观完全吻合,说明我们确实走在科学的、真理的道路上,我们就有了理论底气,有了文化自信。

    自创性价值观符合劳动者的价值观和劳动者的人生,其背后是我们的“主权价值”,更是我们的文化自信和理论自信。

    价值观教育必须讲主权,尤其在基础教育阶段。当孩子们还没有独立的价值认识时,就更要注意培养他们的自创性价值观。人生中心教育提供了一个理解文化、理解事物的基本工具和方法论,也教给他们做人做事的方式和态度。

    中国教师报:多年来,您一直深度参与中国教育改革,这些是不是都影响着人生中心教育的建构?

    李金初:应该说,人生中心教育跟我的人生经历尤其是教育经历有着有机联系,也是我的教育人生、教育理论和改革实践的总结。

    首先,我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6岁就开始下地劳动,我是靠助学金读完中学和大学的。小时候,我要帮家里卖菜,上山砍柴,帮助奶奶和母亲做豆腐、卖豆腐。这些劳动经历让我明白,要获得什么东西都要靠劳动。这对我后来提出自创性价值观影响很大。

    其次,是我数学学科的出身。我喜欢逻辑,喜欢抽象,喜欢推理证明,什么事都喜欢打破砂锅问到底。我尊重事实,尊重科学,相信有因才有果。由此,培养了我科学思维的习惯,提升了我逻辑抽象思维的能力。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新中国的教育改革实践我基本上都参加了。我是1957年考进北京师范大学,1958年还不到19岁就开始参加全国算术教材的编写。1960年又参与到景山学校的教育改革中。从那时起,新中国的许多教育改革无论经验还是教训我都经历了,也有许多体验和思考。走上学校领导岗位后,我掌握的信息更宽更广,思考也更加深刻,由此开始进行理论研究。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征 稿     下一篇:让我们回到教育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