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观点多样化特色发展要处理好“六个关系”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2-11-0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发展是新阶段高中教育发展的重要任务,也是一种发展理念、发展目标、发展路径和发展样态。多样化发展侧重从分层发展走向分类发展,形成良好教育生态;特色发展侧重采取差异化策略,实现学校的特色办学和特色育人目标。二者相互促进,旨在形成结构合理、保障有力、特色鲜明的高中教育生态。高中教育多样化特色发展要处理好“六个关系”。

    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多样化特色发展既需要区域整体规划、统筹布局,也需要学校开拓创新、自主发展,体现上下联动、各司其职、协同发展。区域要根据地区功能定位和发展规划、常住人口和生源规模、已有基础和资源保障等情况进行顶层设计,确定多样化特色发展总体目标、阶段任务和实施步骤,健全和完善协同机制,加大支持和保障力度;学校需要主动承担区域教育发展使命,激发内生动力,确立学校特色发展方向及育人目标,在特色课程供给、培养模式创新、教师专业发展、资源整合共享等方面进行突破。同时,在区域整体规划中需要坚持公平公正原则,给每所学校主动谋划特色发展的机会,特别是在试点阶段要侧重“扶弱扶需扶新扶特”,加强对二类三类学校发展的引导,使其借助多样化特色发展真正成为受社会认可的学校。

    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区域教育是承载地区文化、教育传统及优势的重要载体,部分地区还有见证不同发展时期、文化底蕴深厚的百年老校。区域和学校要梳理多样化特色发展已有基础,全面把握现状并进行精准诊断,巩固和传承已有优势,聚焦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并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及人才需求变化趋势、生源比例及资源配置、育人特色及师资优势等进行周期性规划,细化实施步骤和保障机制,明确发展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

    方向与需求的关系。多样化特色发展是高中教育系统变革提升育人质量、回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满足人民群众“上好学”的主动作为。一方面,在规划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发展过程中要紧密关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分析区域功能定位、经济社会发展结构、教育适宜规模,处理好规模、质量和特色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由于普通高中同质化发展和应试倾向突出,社会对普通高中分层发展和“育人即育分”的认识根深蒂固,教育行政部门需要加强多样化特色发展的培训与宣传,通过高质量的特色供给满足社会多样化、个性化需求,引导社会对普通高中的正确评价,逐步优化多样化特色发展的社会环境。

    布局与配置的关系。多样化特色发展对普通高中发展的结构、质量和样态提出了新要求,既涉及区域高中的特色布局,也关联区域内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结合普通高中特色发展方向和需求,区域一方面要考虑普通高中教育内部资源配置内容和方式的调整,以及绩效评估的变化;另一方面要考虑区域教育领域内外的协同,横向上统筹普通高中与其他类型学校(职业高中、中专学校)之间资源配置的关系,纵向上要考虑与基础教育阶段各学段之间以及高校之间资源的综合利用。不仅如此,学校还要统筹课内外、校内外资源,尤其是特色课程和师资,多措并举扩大优质资源增量,加大资源共建共享力度,提升资源利用率。

    特色与质量的关系。特色一般理解为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发展的特色是以质量提升为前提,是学校特色办学和育人特色的集中体现。从特色凝聚的教育要素看,涉及学校教育多个要素和育人全过程;从特色覆盖的学生和教师看,需要面向全体学生并回应不同的发展需求。需要注意的是,特色发展和质量提升有一个发展过程,特色是发展中的特色,需要不断凝聚和迭代;质量是不断提升的质量,其内涵、要素和水平与特色发展相匹配。

    发展与创新的关系。多样化特色发展意味着普通高中教育发展理念、发展路径、发展格局的变革,是区域和学校主动担责、内涵发展、创新突破的过程,涉及学校育人方式改革和区域教育内外协同治理。一方面,学校要围绕特色育人方向和质量,主动作为、大胆创新,解决过程中的重点难点;另一方面,区域要出台相关政策并提供支持,如特色发展中课程自主权的赋予,教学安排与教师教研的区域协同,校外资源引入与合作,等等。区域和学校要精准把握办学基础和优势,瞄准发展方向和目标,将存在的突出问题转化为特色发展主题,同时对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有所预判,并且准备好预案,稳步推进学校及区域教育的整体发展。

    (作者系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