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五项全能”的研学导师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1-08-2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当前,研学旅行、研学实践教育活动方兴未艾,急需大批研学导师。但许多景区、场馆、基地只是随意让导游充当了导师的角色,他们带着学生在基地“到此一游”,研学收益往往并不大。

    研学作为一种复杂的学习行为,需要导师的引导。研学导师的角色和职能,显然有别于景区导游、讲解员。研学导师的“导”,是指导、引导、教导、传导。

    导师应该是身兼数职,既是“导游”,引导学生游览,讲解相关的景点、常识、典故,领略大好的自然人文景观;又是“导演”,研学线路、研学课程的设计及研学活动的起承转合等,都要对学生进行清晰指导;同时又是“老师”,负责相关知识的讲解,启发学生在活动中联系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及生活常识解决问题;还有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传导正能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那么,如何成为一个合格的研学实践导师呢?

    要有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研学旅行不是单纯的旅行,而是教育活动;研学实践也不是简单的游玩,而是要培养学生认知、表达、协作、创新等方面的能力,丰富人文底蕴,提高科学素养,激发参与社会的热情,培养家国情怀。

    研学导师要爱自己的工作,多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上下功夫。导师对工作熟练的程度、认真的态度、投入的情感,学生都看在眼里。导师对研学项目的热爱之情,可以深深地感染、激励学生。

    研学导师要观察和研究学生,善待和尊重学生。导师的作用,是研学过程中对学生在知识、技能上指导,在思想观念上引导,在道德层面上教导。但学生其实也是我们的老师。研学实践中师生教学相长,互相促进,互相提高。

    研学实践应该是由导师的爱心、耐心、热心、专业素养和道德修养共同支撑起来的。

    要有担当,充满文化自信

    各研学基地导师水平参差不齐,有的接受过高等教育甚至本身就是高校教师,但也有一些不足。比如山西某地一些承担研学实践项目的非遗传承人,他们平时动手做做东西得心应手,但口头表达能力等有所欠缺,苦恼于自己无法担当好导师的角色。

    就非遗项目而言,这些非遗传承人本身就是专家,这是他们的优势。针对他们表达能力较弱的状况,我们通过沟通交流,鼓励他们树立信心、扬长补短。同时开展有效培训,帮助他们设计好课程内容,教给他们讲授的方法,让他们真正担负起非遗项目传承人的责任,把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播开来、传承下去。

    要有开发能力,跨学科整合

    研学实践活动作为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生事物,可以直接照搬的经验不多,但导师要熟悉相关政策文件和研学资源,把资源开发成课程,遵循教育性、趣味性、可操作性原则设计研学实践课程,引领研学工作顺利开展。

    教育性,就是学生在研学实践中能学到东西、明白道理,内容要有科学性,不能随意乱说、乱发挥,更不能出现历史性、常识性错误。趣味性就是要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促使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当然,也要让学生动起来,发挥想象力,做出有特色的作品,作品就是研学实践价值的直观体现。

    研学是课堂学习的延伸,是理论学习的再现。导师要具有跨学科知识整合能力。比如学生在澄泥砚(中国四大名砚之一)店铺研学,导师的讲解就要涉及文房四宝的常识,涉及澄泥砚的渊源、质地、硬度、烧造的温度和什么情况下产生窑变等内容,这就跟历史、数学、物理、艺术、地理等知识有很大关系。知识的整合,会让学生大开眼界。

    要准确定位,主体是学生

    我们首先要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即研学的主体是学生而非导师。

    研学是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基于任务完成的深度体验。因此,导师要有观察、研究学生的能力,要有指导学生规划、设计、实施活动的能力。

    导师在讲解的时候,可以多用问句,引导学生思考、表达,一般不要直接告诉学生答案。不要自己从头讲到尾,喧宾夺主。要启发、引导学生,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高其参与度,增强体验感,这样才能激发他们探索、研究的欲望,学生才会有成就感。

    研学导师要经常向学生提出一些有质量的问题,让学生调动知识储备,这样才能深化研学的内涵。同时,导师也要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并让他们思考讨论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要立德树人,传导正能量

    研学实践活动的一个目标就是立德树人。导师要在研学过程中,主动、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我们帮助一个研学基地设计了许多研学项目,如古琴馆的导师讲到关于伯牙与子期“知音”的故事,引导学生怎么交朋友,怎么正确对待友谊。在陶笛、古琴、澄泥砚、刺绣、草木染、柳编、木作、糖画等非遗项目中,导师积极引导学生感受其设计之精美、历史之悠久、古人之智慧,以及背后蕴含的工匠精神,很好地强化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激发其民族自豪感。

    做一个合格的研学导师,要做有心人,要非常熟悉景区、场馆、店铺的业态、生态,熟悉相关的研学课程。这样才能做到胸有成竹,讲解、指导起来才能游刃有余。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学生在研学中“研有所思、学有所获、旅有所感、行有所成”的目标,才能真正提升核心素养。

    (作者单位系河南省实验教育集团)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