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行动”北外试点工作总结交流会召开,教育部副部长孙尧指出——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提供新动力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1-09-2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本报讯(记者 康丽 马朝宏) 9月17日,“教育部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行动”北京外国语大学试点工作总结交流会在京召开。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孙尧,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任友群、副司长宋磊,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李奕,教育部试点专家组各位专家,全国23个省份教育厅负责人,部分部属高校领导,全国50余所第二批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申报高校领导,教师发展、信息化建设等相关部门负责人、相关专家以及北外教师代表等300余人出席会议。

    孙尧指出,本次会议的召开,既有时代意义,也有未来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发展,为人工智能如何赋能新时代指明了方向。教育部实施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行动计划,旨在利用人工智能推动教师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的深刻变革,为开辟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新路径提供新动力,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孙尧肯定了北京外国语大学在三年试点期间取得的各项成效,他强调,面对新时代新形势,高校推进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行动计划意义重大、潜力巨大。各地试点高校要结合具体实际,深刻认识人工智能时代的特点和趋势,科学判断人工智能时代高等教育的未来趋势,大力推动人工智能时代高校教师的角色转型,重视教师人工智能素养的提升,不断深化人工智能时代的高校教师队伍建设,为建设教育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王定华在致辞中表示,作为教育部第一批“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行动”试点唯一入选高校,北外深感使命光荣,深知责任重大。经过三年的统筹推进、砥砺前行,北外全面提升教育教学信息化能力,助力高校教学提质增效,推进教师人工智能素养发展,凸显试点高校的责任和担当。

    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孙有中随后就北外的具体成果进行了汇报,并向与会代表重点介绍了北外教师发展“四新”引领、试点工作“四轮”推动的相关探索成果。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学校长张军从教育变革、人工智能发展对高校教育的影响、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做了深入分析和探讨,并分享了北理工在人工智能方面的实践与思考。

    随后,与会代表实地参观了北京外国语大学试点智能教育环境建设成果。会上,北京外国语大学向全国兄弟院校发出《人工智能助推高校教师发展之北外倡议》。

    人工智能助推高校教师发展之北外倡议

    (2021年9月17日)

    当今世界,信息技术突飞猛进,人工智能席卷而来,对高等教育方方面面正产生重大深远影响。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应当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开拓创新、提升素养、立德树人。今天,我们来自京内外高校的代表,齐聚北京外国语大学,举办“教育部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行动”试点总结交流会,形成诸多共识,发出如下倡议。

    一、积极响应国家战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发展,强调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正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学习方式,推动人类社会迎来人机协同、跨界融合、共创分享的智能时代。国务院发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要求大力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构筑我国人工智能发展的先发优势,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我们必须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大力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支撑人才强国、科技强国、教育强国战略实施。

    二、主动迎接智能时代。人工智能方兴未艾,其便捷高效带来巨大便利,改变社会生活。人工智能促进教育变革,激发教育创新,荡涤故步自封。人工智能减轻高校教师重复劳动,挑战高校教师知识权威,促进高校教师角色转换。面对此情此景,正确认识、主动迎接智能时代,科学驾驭、妥善运用智能手段,不啻明智之举;视而不见、充耳不闻科技变革潮流,漠然应对、极端排斥人工智能,必将错失良机。面对时代强音,吾辈须加倍努力,心怀“国之大者”,顺应科技大势,号准时代脉搏,拥抱前沿科技,积极推动、参与、共享人工智能和教育的深度融合,促进教育变革,助推教师成长,服务伟大梦想。

    三、有效支撑内涵发展。站在新时代高等教育的新起点上,面对高等教育新形势、新使命、新挑战,我们要加快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汇聚一批具有国际水准的学术大师和领军人才;我们要遵循大学教育规律,加强中国特色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加强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我们要深化综合改革,改进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我们要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推动高校教师主动适应人工智能新技术变革,促进专业发展,改进教学模式,推进科研创新,支撑高等教育内涵发展。

    四、大力促进教育公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我们要利用人工智能优势,打造慕课课程体系,扩大优质资源覆盖,建设“无墙校园”,普惠莘莘学子。坚持不懈推进教育信息化,铺路搭桥,增量提质,推动多维联动,促进协同发展,尽早消除区域、城乡、校际数字鸿沟,助力实现教育公平。通过远程智能互动,开展教学观摩,组织教学研讨,共享教学资源,构筑跨时空的教师发展共同体,帮助广大教师当“四有好老师”,做“四个引路人”。

    五、切实纳入大学规划。“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我们要高度重视,认真谋划,将人工智能助推教师成长作为大学重点领域、重要方向,列入教师发展专项规划、“十四五”规划及中长期发展规划,制订人工智能助推教师发展行动方案。学校党委常委会、校长办公会要定期研究相关工作,健全机制,整合资源,加大投入,加快建设,督促落实,确保人工智能建设与运用不差钱,确保教师队伍成长与发展有保障。

    六、加快构建智能环境。加快建设一批功能多样、设备先进、多终端融合的智能教室、虚拟仿真教学实验室等,构建虚实融合、人机协同的智能化教学环境,支撑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建设教师发展智能实验室,开展教学观摩、教学诊断、教学研讨,建立健全以大数据为基础的教师发展研究与支持体系,促进教师专业能力提升和全面发展。建设教师发展虚拟教研室,动态开放、携手并进,创新教师教研生态,培养一批高水平教学团队,涵养大学者,成就大先生。

    七、科学研发智能系统。引进和开发赋能教师教与学的智能助手,促进人机协作教学,实现教学设计精准化、教学过程智能化、学生学习个性化、教学评价科学化,提高教学质量与学习效果。依托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建立校本教师大数据系统,基于智能化教学,实现信息伴随式采集,推进教师大数据挖掘与应用,提供教师动态画像,开展长周期、多维度、过程性教师评价,提高教师评价的科学性、专业性、客观性,推动大学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

    八、全面普及智能运用。再好的技术,束之高阁也是枉然。我们要开展教师人工智能专项培训,提升高校教师智能化教育素养与能力,促进教师个性化、自主化、专业化发展。我们要分层分类分科实施教师全员培训,打造一批智能教学名师,积极开展智能教学研究,建立教学创新激励机制,引导广大教师掌握新技术、建立新观念、运用新方法、担当新角色,使广大教师能用、乐用、善用人工智能,促进“课堂革命”。

    九、广泛推动协同合作。“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我们要推进校校合作,在本次会议基础上,推广北外试点的经验以及后续各试点高校的好做法,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携手并肩,取长补短、互相促进。我们要推进校地合作,对接区域教育需求,与地方合作开展课题研究、开发优质资源、建设平台系统,支持地方教师发展与教学改革。我们要推进校企合作,引入人工智能行业机构,参与技术创新、资源建设、平台开发、产品设计,实现群智开放、跨界融合、合作共赢。

    十、精心优化教师服务。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突出问题导向,借助人工智能,创新服务方式,为广大教师提供多元优质服务。我们要针对广大教师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痛点,支持教师便捷有效地备课、授课、听课、评课。我们要遵循技术伦理,体现人文关怀,明察技术局限,坚守育人初心。我们要驾驭人工智能,让技术赋能教育,让教育充满爱(AI),让广大教师安心从教、热心从教、舒心从教、静心从教。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