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在行动大山里的课后服务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1-10-2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江西省德兴市界田小学是一所山城里的农村小学,距离县城20公里,学生乘坐校车上下学。由于地形狭长且高低不平,考虑运行成本校车数量偏少,持续行驶1小时20分钟左右才能完成接送任务。为了让学生早点回家,“双减”政策出台后,学校并没有立即提供课后服务,而是继续沿用之前的做法,将作业辅导放在中午进行。农村留守儿童多,在监督完成作业、辅导功课方面,学生的爷爷奶奶往往使不上力,让远在外乡打工的父母感到苦恼。“双减”是国家政策,农村家长对课后服务同样有现实需求,学校决定克服困难,从多个角度去想办法。

    调整作息时间。学校的秋季作息时间调整有几个难点:山里早上天气冷,晚上黑得早;山区弯多道窄,校车行驶困难;“双减”和“五项管理”工作需要一并落实,既要保障学生睡眠时间,又不能挤占活动时间。结合实际情况,学校经过周密计算,对作息时间作出如下调整:(1)早上推迟10分钟上学,改为8:20上课;(2)取消午间作业辅导,保留原有的20分钟午休时间;(3)下午提早至13:00上课,为下午放学腾出时间;(4)上午的大课间活动和课后服务的体艺活动合并为1小时,落实“五项管理”中关于学生体质健康的要求;(5)下午每节课压缩至35分钟,比上午的课少5分钟。

    推迟乘车时间。现在学校改为8:20上课,之前校车早上接送时间也有一些“余量”,学校与校车公司取得联系,双方一致认为有必要、有条件延迟出发时间。如今,校车比平时晚25分钟发车,能够使大部分学生在7:00左右乘车上学,尽可能保障学生的睡眠时间。

    减少家庭作业。各学科教师精简家庭作业数量,一部分涉及原理的练习逐渐向课堂转移;开始重视课前复习和课后巩固,压缩讲课时长,剔除“满堂灌”等无效劳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会在作业辅导课上进行重点帮扶,基本做到“作业不出校、难点不过夜”。

    接受社会监督。每个周一,学校会在教师工作群发布作业登记共享文档,由学科教师每天照实填写。教导处在周五14:30之前将作业情况查询二维码提交给宣传工作小组,校报编辑会将其放在每周工作电子简报中予以公示,供学生家长核对,同时接受社会监督。

    开展课后服务。由于“双减”和“五项管理”是同步推进的,学校要在提供课后服务时统筹考虑“作业负担”与“体质健康”相互促进的问题。学校的相关工作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体艺活动,由音体美教师为学生服务,其他教师参与学习和监督;第二阶段由学科教师提供作业辅导,但是绝对禁止上新课,值班领导会严格履行巡查职责。

    学校的体艺活动类型比较丰富,传统项目“七彩阳光”广播体操依然保留,新增了五步拳、韵律操、健身舞等项目,这些活动便于全校集中统一开展。每个周六,学校还开设了兴趣班,给有兴趣、有特长的学生提供选择空间。虽然这些活动都与运动有关,但是音体美教师不分家,在指导学生跳操时大家都会参与——有些今天在操场上跳得有模有样的教师,其实昨天还是在办公室刻苦学习跳操的“学生”。

    减负提质是我们共同追求的目标,希望“双减”政策下的课后服务,既能切实减轻学生和家长的负担,又能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让教师在努力工作中获得更多的成就感。

    (作者单位系江西省德兴市界田小学)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