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人物80后“校长爷爷”的别样教育人生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1-11-1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一则小视频让一所乡村小学成了网红。

    “妞妞干啥嘞啊这是”“给俺妈吃嘞”……不久前,这组对话伴随着一段视频爆红网络,让不少网友潸然泪下。发问的是河南省太康县清集镇二郎庙小学校长张鹏程,回答者是该校年仅6岁半的一位小女孩。当时正值学校午餐时间,小女孩悄悄藏下鸡腿准备留给妈妈。因用手机记录了这个充满爱心的镜头,张鹏程被网友称为“80后白发校长爷爷”。

    花白的头发,黝黑的皮肤,深深的皱纹,瘦弱的身体……仅看外表,你难以想象这是一位年仅39岁的80后小伙儿。无论视频里还是现实中,二郎庙小学校长张鹏程都会让初次见到他的人感到意外。

    乡村留守儿童何以生命绽放

    “你不能走,这次不赔100万元,你走不了。”一个10岁左右、脸蛋白里透红、神情严肃的男孩正躺在地上,双手抱着张鹏程的腿,不停地嚷嚷着。周边站满了围观的小朋友,他们笑得前仰后合。

    这个小男孩叫张贺轩,因喜欢和校长玩碰瓷游戏,被同学戏称为“碰瓷大王”。这样的场景在二郎庙小学经常发生,与校长这样嬉闹是孩子们的最爱。

    记者发现,每当张鹏程下课走出教室,孩子们便蜂拥而上,围着他说话,往他身上爬,给他捶背,捏他的脸,捂他的眼睛……各种动作应有尽有,自然得就像呼吸一样,完全是孩子们和张鹏程享受幸福的一种方式。

    “我们最喜欢的事就是和校长一起玩,我们喜欢给校长称脸子(河南方言,耍贫嘴、开玩笑之意)”“校长是我干爹,我喜欢对校长撒娇”“我们喜欢学校,因为校长对我们可好……”说起校长,这些乡村留守儿童丝毫不怯生,在记者面前叽叽喳喳、谈笑风生。

    一天的采访下来,记者发现二郎庙小学虽然有150多个留守儿童,但个个活泼开朗、生命绽放,根本看不出长期缺乏父母陪伴。可以说,这是二郎庙小学最大的一个奇观。

    “你们平时想爸妈吗”“回家都做些什么”?面对记者的问题,二年级学生张硕抢先开口,“每周末回家,我要给奶奶做饭,奶奶75岁了,农历10月23是奶奶生日”“想爸妈时,画下来就不想了”。谈到父母,张硕的神情立马变得有些迷茫,“爸爸说,‘我给你挣钱,你想我干啥呢?’”

    “白白胖胖,充满希望;黑黑瘦瘦,充满豆豆”“哈哈哈……”伴随着“碰瓷大王”对另一位男生的调侃,所有的孩子都大笑起来。

    在二郎庙小学的孩子身上,记者看不到怯弱、孤僻、不自信,或许正是因为张鹏程创生了一种朴素、真实、充满爱的师生关系,化解并疗愈了孩子缺乏父母关爱的心灵伤痛。对此,张鹏程将其归功于自己的小学启蒙老师王在荣。

    “小时候家里穷,父亲对我要求极其严格。在家里得不到的,在王在荣老师那里得到了弥补。”张鹏程打开了温情回忆的大门,“几乎每天放学,我们五六个同学都去王老师家里做作业,帮着干点农活,经常在他家吃饭。他家里做好吃的,每次都叫我去吃……”

    小学三至五年级,张鹏程都是学霸,不仅经常在县里受表彰,而且获得过中南六省小学数学竞赛二等奖。“每次外出参赛都是王在荣老师陪同,吃饭、交通、住宿全是他出钱”。初中毕业时,张鹏程以全乡第一名、高出优质高中录取线几十分的成绩被当地师范学校录取。

    张鹏程直言,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人就是王在荣老师,而自己的梦想就是做王在荣那样的老师。

    如何扮好六重职业角色

    在二郎庙小学,从某种意义上说,作为玩伴的张鹏程比作为教师的张鹏程对孩子生命成长的意义更大。但除了玩伴、教师外,张鹏程在学校的职业角色至少还有四种:买菜员、厨师、宿管、校长。

    为了让孩子们吃好饭,张鹏程经常凌晨3点多就起床,开着面包车到县城附近的蔬菜批发市场购买孩子们喜欢的各种蔬菜、鱼虾。天亮回到学校,卸货、搬运,与厨房师傅一起做饭,照顾孩子们起床,带领他们早读、做操,给孩子们打饭,饭后开始上课……一直忙到晚上宿舍熄灯。这就是张鹏程一天的工作生活流程。

    “他始终把孩子放在第一位,一心为了孩子,把孩子看得比自己重要。”这是二郎庙小学教师马安然对张鹏程的评价。

    “作为二郎庙小学的一名教师很光荣。学校氛围很好,教师间相处得很和谐、融洽。”马安然告诉记者,“伴随着学校知名度的提高,越来越多的爱心人士关注我们,这是好的,孩子们也很开心。作为教师,我们感到自豪,更感到压力,怕做不好。”

    张鹏程的坚守与付出感动了众多网友。“感谢您的坚守,孩子们有您很幸运”“真正的人民教师、好校长”“看到年轻校长的白发,我禁不住泪流满面”……

    江苏一个三甲医院的护士在给张鹏程的来信中这样写道:“这个视频我反反复复看了5遍,您的朴素与无私深深打动着我。看到您在物质上的简朴甚至是贫瘠,我胸口像压了一块巨石,喘不上气来……同样是80后,我比您也就小了几岁,我难以想象:您是以怎样一种顽强精神和毅力在坚守着这份崇高的事业……”

    的确,张鹏程是有乡村教育情怀的。正式成为一名教师前,张鹏程有过8年的白领职业经历,无论是待遇还是身份,都足以让乡亲们羡慕。

    2003年,张鹏程去浙江义乌打工,进厂一个月就被提拔为组长,一年后升任车间主任,管理400多人。5年后,张鹏程进入公司做人事管理工作,认识了同事田丽歌,收获了爱情。

    然而,职场上的成功并没有淹没张鹏程的教育梦。2012年,张鹏程参加家乡招教考试,正式成为一名教师。

    2018年,张鹏程回到二郎庙小学任校长时,学校只有20多名学生,教师奇缺。家长担忧学校的存续,纷纷将孩子转学或带着孩子到务工的城市就读。为了留住学校,张鹏程想办法拓展生源,垫付资金改造校舍,并开办了食堂和宿舍。

    起初开办寄宿时,因为没有女教师住校,学校只有男生宿舍。看到这一切,田丽歌决定留下来陪丈夫办教育,帮助料理学校事务,并开设了女生宿舍。

    距离最近为何“两地分居”

    张鹏程和田丽歌虽然同在二郎庙小学工作,但他们长期处于“分居”状态:因为没有宿管员,孩子们年龄又太小,每天晚上张鹏程住男生宿舍,田丽歌住女生宿舍,每晚都要巡视几次,给孩子盖被子,有的孩子夜里哭着想妈妈,他俩还要扮演父母的角色,抚慰孩子的情绪,照顾他们睡觉。

    “我在学校属于生活老师,在后勤打零工。平常哪位老师请假,我临时顶替上课,我也是师范学校毕业。”田丽歌说,为了给孩子多一些陪伴,他们夫妇常年以校为家,家里的老宅距离学校不足百米,但3年来夫妇俩没有在家住过一个晚上,寒暑假、春节也不例外,“因为生活用品都在学校宿舍,家里连俺俩的被褥都没有”。

    “有爱心,有责任心,有教育情怀,踏实肯干”,是田丽歌对张鹏程的评价。田丽歌曾见过丈夫上学时的一个笔记本,上面写着这样一句话:“假如我有一百万,我会帮助山区的孩子走出大山……”

    在田丽歌看来,丈夫深受公公影响。公公平时话不多,做了十几年代课教师,看到村里哪段路坏了,就开始默默捡砖头,平坑修路。丈夫和公公都特别喜欢孩子。

    田丽歌的娘家在外地。“每次去我娘家,他比我还着急。带什么礼物,怎么去,一切都是他操心。”田丽歌脸上洋溢着幸福,“他经常给我爸妈打电话,嘘寒问暖,比我孝顺。”

    田丽歌在学校工作、代课至今没有领过工资。而5年前,她在南方某公司做人事管理时,月薪近万元。对此,张鹏程表示“若条件允许,会发相应代课费的”。

    “学校以前只有不到30个孩子,能发展到今天,这是我们村里万万没想到的。学校的变化老百姓都很认可。”二郎庙村干部张方方对学校的发展非常自豪,“鹏程校长是个‘孩子王’,所有孩子都喜欢他。现在,外出务工的家长放心,在家的爷爷奶奶也放心。”

    随着学校及张鹏程影响力的提升,二郎庙小学的教师和学生本学期都增加了不少。其中,学生从上学期的150人增加到了180人,教师从8个增加到了12个,外加3名志愿者及4名学校聘任的幼儿教师。这让张鹏程轻松了不少。“现在可以开齐开足课程了,我也暂时不用上那么多课了。”张鹏程告诉记者,“每天早上,我看到孩子们纯真的笑脸,课间和他们一起嬉闹,我的内心很充实、很幸福,他们是我的精神支柱。我会尽职尽责,做孩子最喜欢的老师、家长最放心的校长。”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