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郊孩子的冬奥梦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1-12-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随着北京冬奥会申办成功,北京市密云区第六中学希望以此为契机引导学生了解冬奥常识、弘扬奥运精神、传播奥林匹克文化,增强学生作为“小小东道主”的责任感。由于各方面的条件限制,如何将冰雪运动长期开展并融入常规教学活动成为一道难题,学校结合实际情况,精心制订了一系列开展冰雪运动、打造冰雪特色的详细计划,力争让冰雪运动植根于校园。

    观冰雪:奥运冠军来宣传

    一项运动的开展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样他们才会有参与的积极性。许多远郊区的学生对冰雪运动的概念仅停留在堆雪人、打雪仗层面,甚至连冰车都没有接触过。为了让学生初步了解冰雪运动,学校通过广播、校报、电子屏、文化墙等形式展开宣传。

    借助北京市中小学生冰雪运动普及与推广活动,学校邀请奥运冠军走进校园。这些明星运动员在向学生普及冬奥运动知识的同时,也讲述了他们如何战胜困难、刻苦训练,最终在国际赛场上为国争光的经历。

    为了让学生更加真切地体验冰雪运动的乐趣,学校特别铺设了一块仿真冰场,让明星运动员亲自向学生展示冰上技能,手把手教授基本的冰上运动技术。有机会与心中的偶像一起体验冰上运动,每个学生都兴奋不已!

    玩冰雪:体验活动嗨起来

    为了让学生对冰雪运动的兴趣持续升温,学校安排了一系列冰雪体验活动,让学生“玩起来”。

    活动一,全体学生走进雪场,每个年级安排半天4课时的时间。学生在专业教练的指导下,学习穿脱雪具以及雪杖、雪板的正确用法。从步履蹒跚地在雪上“行走”,到可以在练习道上简单滑行,虽然是零下十几度的严寒,但学生玩得兴高采烈。

    活动二,举办“冰雪嘉年华”暨冰雪运动进校园活动。学校让学生亲身参与旱地冰球、旱冰、陆地冰壶、仿真冰滑冰等项目,同时开展模拟冬奥会开幕式、冬奥知识讲座和知识竞赛等活动,营造冰雪运动的氛围。在模拟冬奥会开幕式活动中,学生分别扮演国际奥委会主席讲话、运动员代表发言、高举各国旗帜的运动员代表团入场,还会模拟举行冬奥举办城市的交接仪式,俨然身临其境的样子。嘉年华活动是一场冰雪运动的盛宴,学生玩得淋漓尽致,也把学习冰雪运动的热情推向了高潮。

    练冰雪:专业课程是保障

    学生不再满足于简单的参与体验,他们开始渴望掌握一些运动技能,真正学会一些冰雪运动项目。为了满足学生的需求,学校以课程作为推进冰雪运动的有效途径。

    陆地冰壶是由传统冰壶衍生出的一种“类冰雪项目”,将冰雪运动延伸、转移到陆地,能够让更多人感受冰雪运动的魅力。一支队伍想要取得好成绩,除了要求队员有高超的技术,还与实际比赛中的策略运用、队友之间的默契配合密切相关。

    学校聘请专业教练编写校本教材,分为冰壶运动的基本知识、比赛方法和规则、基本技术、技战术等模块,构建科学、系统、专业的陆地冰壶课程。利用体育课和课外活动时间,学校每学期安排初一年级6课时、初二年级4课时的陆地冰壶课程。从预备姿势、持壶手型到投壶方法,学生一次次反复练习。为了将校本课程学习与学生“真雪体验”活动衔接起来,学校与雪场协调配合制订完整的培训计划,将每次体验活动进行整合,保障学习内容的延续性。

    赛冰雪:系统训练成品牌

    为了使冰雪活动常态化,学校大力开展冬奥知识竞赛、冰雪运动摄影等活动,还积极组建冰雪运动队,聘请专业教练团队,制订科学的训练计划。

    同时,学校大力加强本校体育教师冰雪运动知识、技能方面的培训,形成外聘专业教练与本校师资相结合的教师队伍。利用课外活动、双休日、节假日等时间,学校租赁专业场地让学生开展训练——夏天多在仿真冰和滑雪机上练习,冬天多在真冰场和雪场练习。

    通过科学系统的训练过程,学生的冰雪运动技能不断提高,缩小了与城区学校的差距。近年来,学校学生代表密云区参加“北京市中小学生冬季运动会”,在越野滑雪、陆地冰壶、冰球射门等项目上多次打进前八名,实现了远郊区校“零的突破”。

    随着冰雪运动的深入开展,学校师生在“观冰雪、玩冰雪、练冰雪、赛冰雪”中享受乐趣、锻炼身体、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形成了一道美丽的校园冰雪文化风景线。

    (作者单位系北京市密云区第六中学)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冰雪+”扬起冬奥激情     下一篇:童绘冬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