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行观点顺势而为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1-12-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学生希望与异性交往是人之常情。有的学生在有意无意中发现了自己心仪的异性,主动追求,甚至发展为所谓的“恋爱”关系,这令一些班主任手足无措。

    面对此种情况,班主任要尊重学生,具体情况具体对待。青春期的学生总想通过各种方式彰显自我的存在感,男女生交往成了他们证明自己长大的一种标志。比如个别学生公开向异性表达爱意,这种行为就会引发同学的喝彩,“示爱者”和“被爱者”都以此为骄傲,这是正常表现。

    理解青春期学生对异性交往的好奇,这是班主任处理好学生情感问题的首要条件。面对异性同学之间的交往,班主任要理解与接纳。外向的学生对此兴趣浓厚、捕风捉影、搞恶作剧;内向的学生羞于表达、默默承受。面对此种情况,班主任不宜夸大问题的严重性,不要急于找学生单独谈话,否则会使学生产生恐慌或对抗心理,增加他们对异性交往的神秘感,好心得不到好报;不要急于找家长干预,否则会令家长焦躁不安,亲子关系也会受到影响。班主任要坦然面对学生的情感问题,不被表象、假象迷惑,听其言、观其行,从人的发展视角分析,正向引导学生破解异性交往的神秘感。

    如何处理学生情感问题?顺势引导,给学生一定的交往空间和时间。例如,一些学生很会寻找机会,主动接近“心仪者”,并得到一部分同学的“撮合”,私自调换座位,与心仪的异性坐在一起。我曾为了“大家的美意”,接受他们私自调座位,每届毕业生都曾演绎过类似的故事。但结果大同小异,要么是“示爱者”要求分开,要么是“被爱者”要求“示爱者”离开,只是时间长短不同而已。因为“示爱者”和“被爱者”在近距离相处过程中,各自的优缺点暴露无遗,对方的吸引力慢慢减弱,神秘感渐渐消散。况且,学生是有理智的,他们很清楚中学时代是求学的黄金时段,主要任务是学习。在此认知基础上,班主任再加以引导,相信学生会正视情感问题,这远比讲大道理管用得多。

    (作者单位系安徽省淮南市金岭中学)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童心绘师     下一篇:同行观点名人家书也是好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