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影像马相伯:一生只为叫醒中国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1-12-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马相伯(1840—1939),江苏丹阳人,震旦大学、复旦大学、复旦中学、向明中学创始人兼首任校长。马相伯的教育事业不止于创办了影响深远的学校,他还是培养杰出教育家的教育家,蔡元培、于右任、马君武等大家皆出自其门下。

    ————————————————————

    公历1901年,农历辛丑年,有许多大事发生。而在上海的土山湾孤儿院,发生了一件极小的事——34岁的教育家蔡元培,敲开了隐居在这里的一位老人家的大门。

    此时的蔡元培,是南洋公学的总教习,他此行的目的是向这位精通多国语言的老人学习拉丁语。老人说,你已过中年,一个人学没用,不如找些年轻人一起学。于是蔡元培找了24名学生,这一批学生中,有黄炎培、李叔同、胡敦复、邵力子……

    1902年11月,南洋公学发生了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第一次学潮运动:墨水瓶事件。讲台上有一只被洗干净的墨水瓶,教师认为这是学生有意捉弄他,于是严查,最后开除一个无辜学生乃至整班学生,全校师生选择集体离开,总教习蔡元培也愤而辞职,带着一部分学生继续向这位老人学习。

    面对越来越多的学生,老人想:“何不办一所学校,让中国的孩子有书读?”在日本的梁启超听说老人出山办学,特意写了贺文说:“今乃见我祖国得一完备有条理之私立学校,吾欲狂喜。”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老人,能令蔡元培上门求教,梁启超写文赞颂?他又办了一所什么学校呢?

    这位老人名叫马相伯,此时的他已是花甲之年。

    60岁之前的马相伯,已经是风云人物。11岁由故乡江苏丹阳出发前往上海徐汇教会学校,苦学法语、拉丁语、希腊语等7国语言,并攻读哲学、神学、天文学、物理学等学科,一学将近20年。后追随直隶总督李鸿章,目睹李鸿章签订一个又一个卖国条约。于是,视之为李鸿章的“私生子”者有之,或干脆以之为“外国人”。亲生母亲至死不见马相伯,母亲死后,他捐献田产3000亩,远离政治,躲进了土山湾孤儿院隐修,意欲了此残生。

    但蔡元培的登门求学,点燃了这位老人的救国之心。1903年,老人在上海创办了中国第一所私立大学:震旦学院。创办之初,马相伯提出了3条原则:崇尚科学,注重文艺,不谈教理。震旦乃是印度对中国的称呼,在英语中又有黎明、曙光之意。第二年,震旦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学生,因为写诗讽刺当朝太后卖国遭到通缉,从西安逃往上海,拜在马相伯门下。他就是20世纪最有名的书法家之一,同时也是教育家的于右任。

    两年后,有部门干涉校政,意欲驱除创始人校长马相伯。震旦首批学子多来自“墨水瓶事件”中的南洋公学,又岂是唯马首是瞻之辈?他们推举沈步洲为会议主席,沈取出信笺两卷,一为签留,一为签去,全校132名学生,退学者130名。

    于是,马相伯带领于右任、邵力子等震旦爱国师生出走,在吴淞成立复旦公学。出版名家张元济、商人曾少卿“助之甚力”,“海内名流辈相赞助,遂为后来东南学府之重镇”。1917年,复旦公学改为复旦大学:卿云烂兮,糺缦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一所至今令全中国学子向往的大学,它的名字就这样出现在历史上了。马相伯曾说:“欲革命救国,必自研究近代科学始;欲研究近代科学,必自通其外国语言文学始。有欲通其外国语言文学,以研究近代科学,而为革命救国之准备,请归我。”他终于又有了为国育才的舞台。

    复旦公学成立之初,校长马相伯提出“学术独立,思想自由”,实行学生自治制度。马相伯把自己的全部财产捐献,以实际行动告诉世人他爱国之深、报国之切。

    可惜的是,马相伯很快就离开了复旦。老人于1913年在北京与英敛之成立了辅仁社,10多年后改称辅仁大学。成立辅仁社的第二年,马相伯的儿子马君远去世,留下一女马玉章,只有半岁。弟子于右任、邵力子筹款一万元,用于马玉章的生活费和教育费,马相伯挪为他用——创办了启明女校。在生命即将结束的日子里,马相伯问孙女马玉章:“爷爷没有给你留下一分钱,连你自己的钱也没有留给你,你恨爷爷不恨?”还没等说完,马相伯早已泣不成声。

    1937年,卢沟桥一声炮响,北国古都失守,同年底上海沦陷。马相伯随家人一直南撤,此时他已98岁高龄,身体极度虚弱。然而,再往南就要到越南,老人坚决不肯离开故土。两年时间里,随着战事扩大,家人还是瞒着他撤离到了越南谅山。1939年,老人百岁寿诞,全国各地为老人举办祝寿活动,延安的中共中央发来贺电:国家之光,人类之瑞。学生于右任以力能扛鼎的书法,为恩师写下了贺寿长文,并手书贺联一副:当全民族抗战之时,遥祝百龄,与将士同呼万岁;自新教育发明以来,宏开复旦,论精神独有千秋。

    是年10月,谅山气候剧变,马相伯发起高烧,10月29日,有人告知马相伯湘北大捷,他兴奋不已,当晚坐起,略进食。11月3日早上,自感身体不支,召家人近前,含糊说出“消息……消息……”一语,家人说:“国事有领袖及诸党主持,全国军民勠力抗战,不获胜则不止。”老人微微点头,不再言语。11月4日,溘然长逝。

    只是,这位一生为国奔波、“宏开复旦”的老人,这位自谦为“一条叫了一百年的狗,还没有叫醒中国”的老人,至死都不知道自己客死异国他乡。世事沧桑,风云变幻,老人也没能亲眼看到一个已经醒了的中国。

    (作者单位系浙江省温州道尔顿小学)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