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说一抹光亮燃起的璀璨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1-12-1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前些天,与几位同行谈到“威海教育名家工作室”建设这个话题时,大家纷纷感慨:“杨雪梅领衔的班主任工作室成长速度着实惊人,十几个人怎么会有一年公开发表100多篇文章的能量?怎么能快速构建出系统的德育课程体系并开发出大量的优质课例?怎么能坚持每周雷打不动地把公益活动做下去……”我插了一句:“看似出乎意料,其实在情理之中。”

    在我看来,不论是一个人的发展还是一个团队的崛起,如果没有强大的向下扎根的能力,这种成长都是摇曳而短暂的。欣慰的是,雪梅班主任工作室看似突然爆发的背后,既有着领头人数年专注成长的修炼研究,又有着全体成员同心协力的追随磨砺。

    对杨雪梅的初始印象可追溯到2015年的冬天,那时我带着第二批威海名班主任赴北京师范大学学习。人群中,她始终是略显孤独地安坐一隅。“在这么多优秀的班主任中间,我这个特教老师没有什么底气,更不知道自己要往哪里走……”试着与她交流后,我才意识到这孤单的背后是不安。“成长的路有多种,读书写作也是一种自我成长方式。”这样的话我对许多老师说过,以至于在自己的认知里,它已经变成了无关痛痒的指导。没想到的是,两年后的名班主任结业考核中,杨雪梅竟然是带着70多篇公开发表的文章来见我。原来,竟然真的有这种老师:稍微给她一点光,她就能无限灿烂。

    2019年底,威海市第二期教育名家工作室建设工程首次将班主任工作室建设纳入其中,前来参与答辩的杨雪梅神秘地告诉我:“这事我走在前头了,雪梅班主任工作室已经运行一年,您不是一直希望我多培养优秀的班主任吗,我也觉得很有这个必要。”听得此言,我先是感到惊喜和意外,很快又释然,这才是真正的杨雪梅,始终都是带着激情向新的方向进发。

    参加了几次雪梅班主任工作室对薄弱乡村学校的帮扶活动,工作室成员的每一次亮相都令人感到这个团队充满活力和研究力。他们的课很符合乡村孩子的现实需求,经验分享、问题解决都是基于深剖根源后的循因化解。“这是怎么做到的?原本不过一群名不见经传的草根班主任,怎么走上台就能侃侃而谈?”观摩的同行满是疑惑和赞叹。

    我深知,其实一切都是必然。在这个工作室的发展路线规划图中,杨雪梅始终坚持双向研究,一方面她研究班主任,能根据每个教师的自身特点去规划专业发展路线,推动他们形成各不相同的特色和班级建设品牌;另一方面,她又带着全体成员将研究的触角落到学生身上,研究学生身心发展过程中的细枝末节,开发既有统领规划又自成体系的育人课程。长期学、研、行的坚持,不知不觉中已将优良的基因品性移植到了每一个班主任的身上。

    许多场合,杨雪梅都公开表示,没有威海市教育局提供的高端平台和每年10万元资金支持,没有威海市教育教学研究院的指导,都谈不上她个人的成长蜕变,也谈不上整个工作室的发展崛起。

    我却常想,在这个工作室快速成长的背后,在这个工作室以其包容性不断辐射带动更多班主任成长的背后,我们作为上级部门所能给予的不过是一点微光。好在,有一些人仅凭一点微光的照耀就足以走向璀璨。我相信,未来威海会有更多这样优秀的团队。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童心绘师     下一篇:百家笔谈孩子的未来在你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