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工作的那些难事儿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1-12-2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为什么有的人把班主任工作做得有滋有味?他们乐享其中的秘密是什么?难道他们没有遇到困难吗?非也。“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他们只是更勤于思考、更善于寻找对策、更乐于做好准备。2021年,周刊聚焦班主任工作的8大热点难点问题,寻根探源,发现问题背后的故事,努力为班主任拨云见日,期待更多班主任可以享受工作带来的喜悦。

    有人说,班主任是学校里最小的岗位,然而最小的岗位却担负着重大的责任。大到建班育人、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小到座位怎样排、玻璃怎样擦之类的小事,样样少不了班主任操心。面对工作中的难点问题、琐碎事件,常常是按下葫芦浮起瓢。怎样帮助班主任胜任这份工作?周刊这一年以问题为靶子,透过现象看本质,不仅在方法层面给予指导,而且在道理层面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述。

    ————————————————————

    问题一:一年级孩子不遵守规则怎么办?

    一年级是孩子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是养成教育的关键期。面对一群毫无规则意识可言的“小豆包”,班主任尤其是新入职的班主任,简直头都大了。为什么一年级学生总告状?为什么一年级学生不会整理?为什么一年级学生爱“撒谎”?为什么一年级学生总安静不下来?如何让他们知道并遵守各种场景下的规则?

    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东延路实验学校班主任沈丽新认为,培养一年级学生的规则意识,不能通过抽象的、空洞的说教完成,教师要秉持温和坚定的态度,创设具体的场景帮助学生在“动”的过程中习得。

    班主任不要指望对一年级学生的教导会有多大效果。面对一条条必须遵守的规则、纪律,六七岁的孩子领会多少?规则不是一天就能“训”会的,而是在一点一滴中“教”会的。怎么教?不是让学生端端正正坐着听老师说教,而是让他们在动起来时逐渐习得。沈丽新坚持一个原则:不要让一年级学生闲着没事做。只有在学生有事可做的时候,教师才能在具体的场景下“教”他们习得各种具体规则。比如早读读什么,晨会讲什么,午休时间做什么……当学生有事可做,并在各种具体场景中体验过边界在哪里,知道违反规则必须承担后果之后,规则就慢慢建立起来了,纷乱的一年级教室也就慢慢安静下来了。

    ————————————————————

    问题二:考试焦虑怎么办?

    不论“小升初”还是中高考,学生都很容易产生紧张、焦虑、不自信等负面情绪,如何有效缓解种种压力、激发学习内动力?一线班主任在实践中积累了许多经验,在减压路上各有“绝活”。

    对于“小升初”的焦虑,上海市徐汇区教育学院德育研究员江振岚认为,“小升初”问题是诸多复杂因素互相交织形成的,应全盘考虑分析。班主任一方面可以通过与学生个别谈心、参与主题活动、担任班级岗位等多种方式温暖孩子,帮助孩子树立自信,给予相关困惑解决的指导。另一方面,班主任也要引导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帮助孩子从精神上解脱。

    相比于“小升初”,中高考给学生带来的压力更大,但是压力也可以变成动力,班主任如何有效缓解学生的种种压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内动力?

    云南省昆明市丑小鸭中学校长詹大年对学生讲了这样一番话——美国哲学家詹姆斯·卡斯写过一本非常有影响力的书《有限与无限的游戏》。这里的“游戏”泛指人类的一切活动。“有限游戏”以决胜负为边界,一旦胜负决出,游戏结束。“无限游戏”的目的是延续游戏,没有明确的开始与结束,参与者各得其所,无输赢,有发展。“寻找边界”就是无限游戏的边界。比如学习、比如婚姻……在寻找边界中品尝酸甜苦辣。高考是人生这场“无限游戏”中的“有限游戏”,只意味着某个学习阶段的结束。高考之后,另一种更有趣、更多元、更个性、更自我的“游戏”马上开始。这场人生“游戏”是否精彩,与有没有考上大学无关,与你的努力有关,与生活对你的回报有关。高考是场“有限游戏”,人生才是“无限游戏”。因此,在人生的大格局下看高考,所有焦虑都不值得。

    甘肃省古浪县第五中学班主任丁国满、江苏省扬州市文津中学班主任吴志强给出了具体而实用的方法:丁国满告诉学生,考前紧张、恐惧、焦虑都是正常的心理状态,但当你把注意力集中到一道题的时候,专注与投入就会将其驱赶得无影无踪。当然,专注与投入的威力来自于平时扎实的功底。所以,从现在起,抛弃一切杂念,稳扎稳打。临近中考,吴志强在班里挂上了倒计时牌,倒计时牌由谁挂、怎么挂?倒计时牌挂好后,如何使其驱动力长久“保鲜”,真正起到激励作用?吴志强赋予倒计时牌满满的仪式感。每天的倒计时牌交接仪式成了学生期盼的盛典。换掉的是数字,换上的是自信与力量。

    ————————————————————

    问题三:孩子玩手机游戏上瘾怎么办?

    不少学生疯玩网络游戏,无论家长、教师如何提醒、批评都挡不住这股风。学生沉迷游戏已然成为我们必须正视的教育命题。今天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人际交往显得尤为重要。而交往需要话题、需要共识,如今的学生生活场所单一,生活内容单一,所以游戏成为不可多得、可供探讨的话题。他们不仅交流游戏,也通过游戏找寻和建立人际关系。

    上海市中国中学班主任蒋凌雪认为,班主任面对这个问题不应只看表象,而应了解学生的真实心理。随着时代进步,游戏呈现的内容和形式越来越多样化,玩家在游戏中获得考验,打败游戏中的“敌人”,战胜其他玩家,从中获得征服感与成就感,这是学生在枯燥的试题中无法体会的。

    浙江省温州外国语学校教师胡继东说,如果孩子在现实中的成就感比较少,往往会到虚拟世界中寻找。我们要为学生创设施展才能的机会,组织单词速记、知识抢答、手工制作、绝活展示等活动,让学生在班级生活中拥有自己的“高光时刻”,从而获得游戏无法替代的成就感。当玩游戏不再是班级的主流,“热议”“附和”的人少了,游戏也就“没意思”了。

    再者,面对玩手机游戏上瘾的孩子,家长的责任在哪里?面对媒体上常常出现的孩子花钱充值游戏等新闻,我们可以看到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正是家庭教育的窄化与单一,导致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不足、亲子沟通不畅、没有建立理性的消费观,缺乏规则意识。怎么改变?家庭教育要拓展家长角色意识,变监督者为陪伴者、帮助者、合作者。

    江西省安远县九龙小学教师杜春蕾这样写道:“花一点时间了解孩子正在玩的手机游戏。当你能够跟孩子说‘你这个游戏最近在比赛啊!某某队打得不错’这种话的时候,沟通才真正开始。这是取悦孩子吗?还真不是!早在2003年,国家体育总局就已经批准将‘电子竞技’列为正式体育竞赛项目。作为家长,我们要认识到,孩子痴迷玩手机游戏其实与痴迷打乒乓球一样,没有必要妖魔化。既然乒乓球可以聊,手机游戏当然也可以聊;既然你可以让孩子教你打乒乓球,当然也可以向孩子请教手机游戏怎么玩。”这种接纳的态度为后续的问题解决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家长的角色意识应该是家庭教育行为有效的前提。很多时候,家长都是监督者,极具权威性。但许多案例告诉我们,孩子不仅不信你的权威,而且还会作出挑战权威的事来,甚至事发后关闭沟通渠道,使得家长无计可施。“家长具备了多种角色意识就会转变观念,精心设计教育内容。作为陪伴者,会关心孩子的情绪;作为帮助者,会理解孩子的困惑;作为合作者,会体谅孩子的难处。同时,家长要有丰富家庭生活的意识,诸如陪孩子骑行、跑步、阅读,与孩子交流观点和看法,获得家庭成员的共同成长。”上海市中国中学班主任蒋凌雪如是说。

    ————————————————————

    问题四:学生易因小事起冲突怎么办?

    许多学生经常因为一些小事而起冲突,他们不知道怎么与同学交往,不懂得交往的边界在哪里。可见,交往这一课还需要补上。如果说“教育即生活”,那么学生的交往能力无疑是教育命题。交往能力不是说服劝解可以达成的,需要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通过与人“打交道”慢慢习得。

    上海市中国中学班主任蒋凌雪说,学生个性迥异,班主任要通过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的良性交往观念与原则。交往,就是与他人建立关系。他人于自己而言是重要的存在,影响“我”的感情和思想,甚至可以说是“我”的欢乐或痛苦的来源,由此“让他人舒服”是重要的交往原则,宽容、友善、大度是重要的交往观念,也是“我”与他人“共在”关系的基础,如此学生才会收获稳定而持久的人际关系,获得生活的乐趣和幸福。

    广东省深圳市高级中学班主任刘静认为,对于这类矛盾的处理不能止于就事论事,背后很可能有情感矛盾、学习矛盾或其他类型的矛盾。如果教师不关注冲突背后的复杂原因,不根据原因采取处理策略,只将工作做到现象阶段,那么类似冲突还将继续上演,因此班主任要联合其他学科教师以及家长力量合理解决同伴冲突,建立和谐的班级文化和人际氛围。

    班级是学生重要的交往空间,也是学生重要的精神生活空间。班主任要积极打造班级公共话语平台,组织学生进行思想和情感的交流,使学生能感受彼此行为隐含的价值取向和思想观念,促使学生逐渐拥有接纳“异己之见”的气度,甚至在直接接触中感受行为背后的思想差异,正视同伴差异,学会接纳与包容,创生出以公正公平为核心的班级文化,为学生社会化发展提供滋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