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策划2021区域课改观察报告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1-12-2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家校社协同育人向何处优化

    今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将于2022年1月1日起施行。由此,家校社协同育人的行业热度得以进一步提高。

    前不久,记者在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采访,深切感受到了沈河区家庭教育学校先行先试的教育价值。

    作为全国首家区级家庭教育学校,沈阳市沈河区家庭教育学校突破原有体制,配备专职人员和专项经费,为区域家校社协同发展提供保障。目前,已在全区中小学、幼儿园下设86所分校,同时负责对全区街道、社区开展未成年人教育进行督导检查。

    沈河区家庭教育学校建构起“区级整体统筹、社区融合普及、学校重点安排、年级计划推进、班级具体实施”的全方位、立体式区域家庭教育管理指导服务体系,为万千家庭提供“专业、知心、温暖”的家庭教育指导。同时,在全区成立了11个睦邻学习圈,一个街道一个学习圈,每个街道对接3-5个社区,以社区为单位将辖区内所有在读中小学生家长纳入其中,选派由中小学主管领导、社区工作人员、五老人员、高校志愿者和家长代表组成睦邻学习联络员,定期组织开展家庭教育、家长参观、培训讲座、亲子游戏等活动,形成了学校与家庭、社区与家庭、学校与社区三者彼此互助、共建、共享的学习、教育、交流平台。

    与沈河区相似,北京市顺义区从区、校、班三级层面进行统一规划。在区级层面,区教委整体谋划,形成了区社区教育中心牵头,以家庭为基础、以学校为主体、以社区为枢纽“三位一体”的全过程、全方位协同育人模式;在学校层面,以家长学校规范化建设为抓手,提出“十有”标准,即有挂牌标识、有章程制度、有师资队伍、有教学计划总结、有教室、有教材、有活动开展、有活动经费、有考核评估、有档案资料,三年为一轮,两轮覆盖全区并全部达标;在班级层面,以家委会建设为突破口,通过指导学校发挥校级、年级、班级三级家委会作用,建立良好的家校沟通渠道,形成“家长教育家长”的良性循环。顺义区从活动开展、队伍建设、资源开发、典型培育4个方面入手,形成了家校社协同育人新格局。

    其实,众多问题的核心往往只有一个问题。因为最核心的问题解决了,其他问题要么已经不再是问题,要么也会迎刃而解。家校社协同育人亦是如此。

    作为长期从事心理咨询和家庭教育指导的专家,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心理学教授冯宪萍认为,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核心在于让家长学会正确爱孩子。“家长必须懂得如何理性爱孩子,可以批评孩子的错误行为,但一定要表扬孩子的人格。”冯宪萍说。

    作为年度区域课改观察,记者从4个维度梳理难免遗漏重点。比如教育评价改革如何持续深化、怎样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等,对于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教育改革发展同样至关重要。在教育评价改革方面,无论学校评价还是教师评价,无论学生评价还是用人评价,尤其是党委和政府教育工作评价,不少区域都创造了很好的经验。

    总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给教育同人提供了改革创新的大舞台。我们热切地期望更多区域积极行动起来,持续创生更多、更大的新成果。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