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炼整理课题研究成果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2-12-0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新时代的教师需要具备一定的教科研能力,但很多教师对于如何提炼和整理课题研究成果感到无从下手。笔者近年来参与了几项课题研究,负责成果的提炼和申报工作。对于如何提炼、整理课题研究成果,笔者建议着重做好以下三点。

    聚焦问题点

    做课题研究需要有问题意识,而成果的提炼同样需要聚焦问题。一项成果最好聚焦于一个问题,不要大而全地出现多个问题。如果出现多个问题,那也必须分清主次、先后或者因果关系,最后聚焦到主要问题、关键问题上。找到关键问题并不等于万事大吉,问题表述同样很重要。

    一般而言,关键问题的表述中必然含有课题的核心概念,甚至包含的核心概念还不止一个。如果关键问题中不涉及课题的核心概念,那就该反思一下,这个问题是不是本课题的关键问题了。例如笔者最近在整理一项研究成果,课题名称是“基于实证的‘教学评一致性’课堂教学观察实践研究”,主要问题是:为了践行“教学评一致性”课堂教学,如何以实证的方法和策略进行相应的课堂教学观察?由此可见,课题成果中的关键问题,与课题研究的假设密切相关。

    问题点是研究成果的统领,找准问题点能起到纲举目张的作用。

    理清逻辑线

    课题的研究方案和研究报告需要围绕关键问题,回答“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做”“做得怎么样”等问题,但是二者在阐释上述问题时侧重点应有所不同。研究方案需要说清“为什么”“是什么”,但更需要突出“怎么做”,以体现研究方案的本质。而研究报告进行成果梳理,既要兼顾“怎么做”,更要突出“做得怎么样”,前者体现过程的真实性和科学性,后者体现成果的丰富性和价值性——二者之间应含因果律,具有必然性。

    成果的逻辑性除了体现在主次详略的选择上,还体现在条理层次的处理上,后者显性地表现为标号及其标题——前后标主要体现条理性,大小标主要体现层级性。如果把论文论著的大小标抽离出来单列,其实就是提纲或目录,其前后顺序和上下关系正体现了整体的逻辑性。梳理成果的过程,也是对内容进行结构化的过程,其中既包括详略比重的调适,也包括各级标号标题的编排和拟写,以表述的逻辑性彰显成果的科学性。

    逻辑线是研究成果的骨骼。逻辑清晰、层次分明才能让人读起来容易把握整体脉络、抓住重点。

    丰富表达面

    整理成果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最后将其写成论文。论文写作的基本要求是正确、完整、清楚、简洁和生动。

    “正确”和“完整”是初级要求,“清楚”和“简洁”是中级要求,“生动”是高级要求。很多人认为论文做到前四者就很好了,甚至认为“生动”不是论文这种文体的要求,在写作中排斥“生动”。

    论文的“生动”,常有特殊的内容要求,例如教学片段、教育故事、实践案例等能增强论文的生动性。另外,论文中使用图表也可增强表述的直观性、简洁性和生动性,因为图和表在论文中常比文字更“抢眼”,因此插用图表更需谨慎。论文中用表,首先要有表序和题目,且位于表之上,同时要注意其中的行、列、格以及表的大小是否合理,更要注意其中栏目的设置和内容(文字和数字等)是否准确。论文中用图,还要注意图的清晰度。

    论文的“生动”,自然离不开语言上的推敲。论文语言以准确为基础,在选词、炼句和使用修辞方面需狠下功夫。在选词方面,特别要注意修饰语和限制语的运用,以确保表意的准确性;同时要特别注意动词的选用,有时可增强画面感,提高论文的生动性。在炼句方面,为了表述周密,论文句式多用长句和散句,适当采用短句和整句,可协调语句的语音和节奏,增加论文的灵动感。在修辞方面,论文以客观平实为主,但适当使用修辞手法也会起到很好的效果,刻板僵化和干瘪枯燥不是论文的“标配”。尤其是教研论文和教育成果,它们或多或少关涉到学校这一个生命的场域和师生这一群鲜活的生命。由此可见,要把论文写得生动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单是在语言方面就很有挑战性。

    表达面是研究成果的血肉。丰富生动的表达能让论文有血有肉、文质兼美。

    总而言之,核心问题先聚焦、逻辑借助大小标、丰富表达费辛劳,才能让教学教研成果重点突出、亮点鲜明、创新点吸引人。

    (作者分别系成都棠湖外国语学校高级教师、特级教师)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