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动态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5-12-16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课程开在“商店”里

  学校正常的美术教室被改装成“商店”,桌上摆放着整齐的物品,走近一看,各种物品还标上了不同的价格。北京二十中学附属实验学校如此“煞费周章”,原来是要让二年级的学生在这里完成数学实践课程——商店购物体验活动。所有标好价格的物品均由学生提供,模拟商店分为文具区、玩具区、生活用品区以及图书区。为了使体验活动更逼真,模拟商店还聘请了6名热情好客的小经理和6名售货员。

  在教师的引导下,小经理和售货员们个个自信满满地介绍所在区域的物品。每位进店体验的小顾客手持50元本钱,每购完一件物品便要去答题区完成一道数学题,“过关”后再去购物。在这一过程中,每个学生需要最少选购3件物品,并完成答题。

  

  把课堂设在户外

  走在林间的小路上,一边观察身边的动植物,一边学习生物、地理、历史、美术、数学等知识。日前,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利用社会资源丰富中小学校外实践活动”项目自然科学类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观摩会在北京麋鹿苑博物馆举行,来自大兴区第五中学、第五小学的师生把课堂设在户外,通过观察、探究、体验等方式,走进湿地、了解动物、亲近自然。

  在麋鹿苑湿地旁,第五小学教师齐珊通过《认识湿地》一课,带领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湿地自然环境,了解湿地上生活的动物、植物以及湿地的地貌特征。这样的实践类课程当天共开设了10节,内容涉及语文、数学、品德与社会、体育、美术、历史、地理、生物等多门学科。

  

  自然课中创意“葫芦”

  一个个像馒头一样的葫芦在学生的巧手下可以变成什么?北京景山学校远洋分校的三(4)班学生利用班会课体验了一场艺术创作。来自“葫芦工坊”的葫芦设计艺术师为学生们介绍了葫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渊源,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制作葫芦七彩小夜灯、彩绘南瓜,玩得兴致盎然。

  学校通过艺术与课堂的结合,调动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发散性创意思维,把一个个小葫芦变成了有文化价值的葫芦艺术品;通过自然与艺术的结合,既把传统文化有趣地融合到学生的学习中,又把“非遗”文化潜移默化地推广到学生中,锻炼了学生们的实践能力,一举多得。

  

  学生“户外练本领”

  认识农作物、会使用求救信号、掌握野外露营知识……如今,山东省青岛市李沧区3.8万名中小学生可以到户外体验这些生存技能了。日前,浮山路小学、重庆中路第一小学的284名六年级学生,参加了在基地为期一天的拓展训练。

  基地占地300多亩,分布着各类模拟逃生自救等训练器材和设备,有翻越逃生墙、抢渡金沙江、天罗地网等集体项目,有滑索求生、空中独木桥、匍匐前进等个人项目,既可以提高学生间的协作能力,也可以锻炼学生面对意外或困境的自救自护技能。

  

  校本课程选着上

  河北省青县树人学校的教学楼里热闹非凡,学生们拿着自选课程所需的器具,奔向各个教室。参加象棋课程的学生正襟危坐,正在为一场胜利而努力;健美操教室里,学生们的舞姿优美轻盈;参加手贴画课程的学生,正在用废旧布料等制作精美的手贴画……

  本学期以来,树人学校精心设置校本课程,打破班级、教师、学科间的界限,逐级采取“走班制”,实现学生和教师百分百参与,设置了17门内容丰富的校本课程。校本课程已成为该校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自选课程中充分发挥才能,尽情释放个性,实现自我成长。

  (钟原 辑)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