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让年度督导沦为“一元管理”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6-01-2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临近假期,不少学校年度督导工作已经开始。开展年度督导,一般有两种模式:管理和治理。管理是一元的、单向的,而治理是多元利益主体围绕共同目标协调互动的过程。是继续沿用以往的套路,还是在“治理”上做文章,教育行政部门必须作出选择。

  对学校年度督导来说,目标是学生发展和教学质量提升,利益主体包括学校、教师、学生及家长,如果将年度督导定位为协调互动的过程,那么就不应该是教育行政部门的单一行动、单次行动。

  可惜,纵观当下学校的年度督导,很显然是“一元管理”,而不是“综合治理”,必须予以纠正。

  “综合治理”是近几年国务院及教育部一系列有关教育政策文件中的关键词,涉及教育系统的重点工作及难点问题。如何在年度督导中有效开展综合治理,值得基层教育行政部门仔细考量。

  为了不让年度督导沦为“一元管理”,需要建立管办评分离机制,引入多元评价,即通过自我评价、委托方(家长委员会)评价、顾客(学生)评价、行政主管评价和第三方评价等相结合的方式——尤其是符合规定、程序产生的家长委员会评价和具备资质的社会中介机构的评价,做到“教练员”和“裁判员”角色分离。

  在教育信息化快速推进的今天,年度督导还可以依托数字化信息平台,实行教育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常态监测,实施网络匿名评价和“大数据”评价。网络匿名评价,即让学生、家长甚至社区,参与对学校的考评。“大数据”评价,是在具备基本条件,如在建成学校办学治校数字化信息平台、教师教育教学工作数字化平台的前提下,进行基于数据分析技术的考评。

  但是,我们不能说采用问(问卷调查)、看(查阅材料)、听(听取汇报)、谈(座谈访谈)、测(测试测评)等方式起不到督导作用,只是这种年度督导模式因“一元管理”思维往往科学性不足。

  因此,年度督导为何不创新,采用综合治理的方式,用事实和数据说话?

  (作者系蒲公英评论特约评论员)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