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喜欢来 教师留得住 农民用得上 阆中:办朴素而幸福的乡村教育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6-02-03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乐跟天罡大师登山渡水学地理,喜随淳风真人观星望月习天文”。在四面青山环抱的四川省阆中市天宫乡中心学校,青瓦平房门前的这副对联,说的是师生都知道的两个传奇人物:唐朝观天文地理的大师袁天罡和李淳风。在距学校不远的地方,就是他们当年观天勘地的居所天宫院。

  黛青色的瓦、白色的墙、干净利落的院子、一溜排开的平房、在校园里跳跃游戏的孩子、围观的村民、长满蔬菜和庄稼的种植园与当地文化和历史人物的传承……融汇成这所人称“最美乡村学校”的乡土味道、乡土情感教育风骨,凝聚成这所乡村学校的根。

  到阆中,一定要看这里的乡村教育、乡村学校、乡村教师和乡村学生。

  

  有根——阆中乡村教育的校园文化、学校的样子是从这片土地上来的,是从这里的人中间来的,是为这里的人做的

  在阆中,乡村学校楼房不多,大部分都是平房。几栋平房合围,形成或一进或几进的院子,有的还有回廊串起来。

  当农民纷纷拆掉砖砌瓦盖的老房子,盖起贴着瓷砖的楼房后,保留着传统民居模样的乡村学校,成了阆中另一道风景:转过一道弯,山坳中忽然冒出一片黛瓦白墙,静静地安卧在青山之中,看起来那么宁静协调。双脚踩着校园的泥土地,一位教师告诉记者:“5·12”大地震来袭时,平房基本没晃动。

  阆中是老国贫县,贫困的帽子至今没脱掉,教育经费也不充足。在校舍改造中,一度想把平房拆掉盖楼房,像有些地方一样,将校舍变成“村里最美最好的建筑”。但阆中市教育局局长汤勇认为,乡村学校要的不应只是“高大上”,还要与周围环境和谐共生。校园建设应该坚持量力而行,宜建则建、宜改则改、宜整合则整合,不能一味地大拆大建、推倒重来,因为文化的传承、资金的节省、情感的延续更重要。他说,建校改造中要多做加法,少做减法。平房加固、改造、粉刷一新,添加需要的设备,有的作为教室,有的成为师生宿舍,有的变成了食堂、舞蹈室、音乐室或实验室……钱花得比拆平房、盖楼房少得多,功能却多了。

  初冬时节,走在阆中乡村学校的校园里,有书香、有草木香,学生在敞亮的平房里做实验、唱歌、跳舞。因为师生的存在,平房也充满魅力和生机。

  校园里到处能感受到浓郁的乡村特色和乡土文化氛围。学生在瓦片、卵石、竹编上绘画,在操场上用粉笔进行作画和写字比赛。“阆”,门高也,由此字引申,校校讲究有“门板文化”:每个教室、寝室的木头门上都有师生自创的题材丰富的绘画、或诗词、或历史典故。

  许多活动都是就地取材,学生跳舞用的竹竿是本地特产,铁环用的是废旧铁丝制作,垒积木则是收集的旧纸箱,易拉罐、木头、石子、瓦片、蛋壳、锅碗瓢盆……一切身边所及的材料,都成为学生搞活动、做发明创造的器材。而历史上传下来的舞蹈、歌谣、诗词、故事,更是教学中常用的素材。

  校园的装饰同样如此。在阆中的学校,随处可见的是书,教室里有微型书柜,走廊里、过道中有简易书架,绿化带边有移动书柜。这些书柜古色古香,制作材料是当地种的竹子,设计成有乡土特色的造型,书架中满满的都是供学生阅读的书籍。

  乡村生活、种植文化融进了阆中的乡村教育。10年前,新上任局长不久的汤勇站在天宫乡中心学校古色古香的校门口,望向山下一片撂荒的土地,对校长说:“能不能与农民联系,租用他们的土地来种菜?乡村教育要有乡村的气息、味道,要培养孩子对农村的感情。”此后,天宫乡中心学校的学生多了一个在50亩菜地中的课堂。学校养了几十头猪,还有蘑菇房、豆芽房和小鱼塘,劳动果实不仅供应食堂,还能为一些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免费提供午餐。

  阆中市教育局推广这所学校的经验,要求有条件的学校都要建立劳动基地。通过租用农民荒弃的土地,改造学校废弃的操场,利用校园多出来的空地,阆中乡村学校建起了34个种植养殖基地,成了最受师生欢迎的场所之一。记者在这里采访时,吃的肉、菜都是师生的劳动成果。

  开辟种植养殖基地,鼓励学生参加农业生产劳动,师生一起种萝卜、青菜、红薯、养猪。对乡村生活、劳动习惯的重视,培养了学生对农村和农村生活的感情。当年,苏霍姆林斯基在帕夫雷什中学校园里开辟苗圃和麦地。而今,阆中几乎每所农村学校都有自己的种植养殖基地。

  虽然地处山中,但阆中教育有深深的根脉。老观镇中心小学有匾名为“奉国学堂”,立着两个古拙的石狮,竟是北魏时期的。天宫乡中心学校一旁,曾经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风水圣地”。白塔初中的“状元洞”,是宋朝时期兄弟状元陈尧叟、陈尧咨幼时读书的一个遗址。这片文化根基既深又厚的土地,成为阆中教育最好的滋养。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乡土文化、家国情感是阆中乡村教育的根。阆中乡村教育的校园文化、学校的样子是从这片土地上来的,是从这里的人中间来的,是为这里的人做的。有根的教育培养的是学生爱书、爱知识的根,是热爱脚下这片生于兹长于兹的土地的根。

  

  扎根——学生在学校感到快乐,舍不得离开学校;教师生活朴素而有体面和尊严,可以安心从教。阆中的乡村教育把学生和教师留住了

  阆中的实践正像陶行知先生说的那样:没有太多的钱,也可以办最好的教育

  (下转2版)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