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课作为高中新课程改革的一大特色,一直是大家关注的焦点。从2004年开始,进入高中新课改的学校已基本设置了选修课程,实行了选课制。但是,课程的开发者和主讲人大多是教师或社会相关领域的权威人士,而浙江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6-02-03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学生亮相“学子讲堂”

  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的选修课,都曾经从设置专题讲座起程,试图接近选修课更理想的样子。从2005年开始,浙江省宁波市镇海中学每周至少举行一次“百家讲坛”,既有中央电视台和凤凰卫视中文台等电视精品栏目中的人文科技录像,也有名家现场讲座。而且这一人文科技系列活动的讲座团队正在不断壮大,其中有院士、教授、作家、名师,也邀请教师和有特长的学生参与其中。随着“百家讲坛”在师生中认可度的提高,这项活动现在成为学生展示探究成果、分享社团研究成果的阵地,“学子讲堂”由此应运而生。

  “红绿灯设定成千篇一律的时间科学吗?红绿灯与车流量的模拟系统设计应该通过计算机编程技术,根据实际车流量灵活设定变化时间,使交通更畅通、更便捷。”

  “市面上关于矿物质水的保健功效众说纷纭,专家提醒消费者矿物质水良莠不齐,长期饮用某些水可能对健康造成损害。我们想探究一下矿物质水的质量标准,选取一些样本进行检测,深入探究其功效。”

  这是出现在“学子讲堂”上的一幕,主讲人由高一、高二各班级推荐,以学术交流的方式亮相,向师生介绍各自的研究成果和心得。

  这些课题组是基于人文科技活动产生的,该活动每周一次,一个学期19次,由学校教务处、政教处、信息中心、教科所、语文组和图书馆共同组织。30多个话题,涉及科技、文化相关知识领域,比如:从感性阅读到理性阅读、利用太空新的机遇与挑战、经济增长与制度创新、西方经济的碰撞与沟通等。

  中国教育学会中学德育专业委员会理事张国宏认为,镇海中学的实践探索表明,可以在教学改革的同时,放大以教材为中心的知识半径和以课堂为中心的空间半径,让师生的视野和思维从黑板拓展到更加广阔的校外世界,提高人文科技活动的质量,创设校园人文科技氛围。

  课程开发团队制

  月舞云袖,风起天阑,霓裳羽衣翻飞如夏花……随着古典悠长的背景乐曲《卷珠帘》缓缓响起,学校第一报告厅内掌声雷动。由学生社团自主研发的“跌宕文史”选修课的第一课“曾记霓裳羽衣——汉服文化宣讲”新鲜出炉。

  “《春秋左传正义》有云: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在近一个小时的讲座中,思勉文史社副社长蒋仪翀,图文并茂地为听众介绍汉服的发展简史、基本服饰、常见款式、功能区分等内容。讲台前端坐着多名身着汉服的学生社团成员,不时结合讲座内容配合演示;讲座间隙,现场还有茶艺选修班的学生以茶技表演助阵;讲座提问环节,蒋仪翀与台下听众互动频繁,现场气氛热烈。由此,“学子讲堂”的人气日渐高涨。

  “跌宕文史”选修课是思勉文史社、AEC学术工作站、古典音乐与哲学社共同推出的,实现了社团活动与选修课的“合二为一”。

  这门选修课程的学习基于合作学习,要求学生必须做好充足的准备:推出该课程的选修读本,作为听讲者的参考讲义;在团队内先试讲,再到指导教师处串讲;更多地考虑与选课同学的互动。学生们在实践探索中,形成了课程负责人制、课程开发团队制和指导团队制的组织规则。

  此后,“学子讲堂”又生发出“跌宕数理化”选修课,负责人为高一年级学生潘泽心,他与课程团队成员受“跌宕文史”课程团队得失的启发,申办以数理化为内容的系列讲座。这个课程的授课人均来自学科兴趣小组,以教学班为单位,以讲为主,同时配有抽测活动,考核方式为小论文和试卷测试相结合,深受学生欢迎。

  这样的讲座有什么好处?开发者这样总结:一是授课人与听众更为贴近,用有趣的方式传授知识,有利于听众对数理化知识的学习;二是可以锻炼授课人的授课能力,成为一次难得的经历,有利于成长。

  学习是为了学会讲清楚

  既然是学生开课,课程的评价与优化,也是学生的工作之一。

  作为“跌宕文史”课程创始人之一的杨逸宸认为,一门学生自主开发的选修课程,肯定要有一个组织,团队开发比个人开发具有更多的质量优势。组织开设“跌宕物理”选修课的学生武朔南回顾自己参与开设选修课的经历时说,同学们共同开设选修课程,可以锻炼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对学生来说,学习有三种境界:一是会学习,二是灵活学习,三是把自己学会的讲清楚。武朔南在开课中还有自己的创新。有些高一年级的选课学生在课上听不懂,课后会找到武朔南讨论。武朔南就在两门学生开设的综合性课程之外,又推出单一课程,克服了课程内容不连贯、较为零碎等问题,让不同讲座之间多一些衔接,构成相对完整的体系。

  学生张开润、张子健先后选修了“跌宕文史”和“跌宕数理化”选修课,他们认为,学生开设选修课,可以激发兴趣,开阔视野。

  作为课程曾经的参与者,就读北京大学元培学院的学生赵珂凝认为,办好“学子讲堂”首要的是扬长避短。高中生知识储备较少,但探索激情十足。因而,要在选题上下足功夫。同学们不必进入宏大的命题,可以选择一个小而巧的角度深入挖掘,这样既新颖深刻,又能尽量做到严谨踏实。

  经过多年学生开设选修课的实践,学校领导认为,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有三点。一是对于中学生来说,学校仅仅教授他们最基础的普通课程远远不够,应该为他们将来的发展提供足够的职业技术性课程,供他们根据个人情况进行选修。二是自然科学问世以来,随着一代代知识的加速更新,学校感到自身的教育计划已不能囊括学者们所认可的所有知识。三是学校要关注学生的需求和兴趣,没必要重复学生在校外已获得的教育经验,应将精力集中于学生现阶段发展的差距上。

  “2015年‘学子讲堂’共推出25讲,每周五晚自习前的一个半小时成为镇海学子发展自我的重要管道之一,学生们乐此不疲。”校长吴国平如是说。

  (作者单位系浙江省宁波市镇海中学)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一线动态     下一篇:学生成了课程建构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