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的桥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6-02-2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日落月来天在水,行人浑入镜光中。”每当我看到类似的诗句,故乡的小河就会又一次流过心尖,情难自禁地联想到老家门前小河上的那座桥。

  小时候,老家门前的那条河没有桥,仅仅有几块石头一字排开。岸边的人要到对岸去,必须像唱戏的小丑一样,蹦跳着踩着石头过河。如果稍不留神踩翻了石头,就会掉落河中。要是碰到下大雨,河水翻滚,石头被河水冲得若隐若现,谁也不敢过河。

  那时候,河水清澈,像一面刚打磨出的镜子,过河人清清楚楚地映在水里。水微微波动,人的影子也跟着摇动。每天清晨,两岸的婆姨都会聚到清澈的小河边洗菜洗衣,她们用棒槌使劲儿地敲打着石板上的衣服,如今难得一见的花翅、马口等河鱼,也成群结队地聚拢在浅层水面,嬉戏游弋,好不快活。

  每年春汛,村民们就从山上砍来先人口传的“千年水底松”,在河里搭上桥架子。桥架子的上部是一根一米左右的平整横木,下部装上两根大小合适的八字形生圆木,俗称“桥脚”。然后,再将松木锯成3米长短,拼起来架设在桥脚上做桥面,这就是木桥了。木桥光秃秃的没有一点保护措施,人走过的时候,发出“嘎吱嘎吱”的声音,摇摇晃晃,让人提心吊胆。

  后来,木桥严重影响到村民出行,父亲联合族人,摊丁收费,重修了一座三米宽的漫水桥。漫水桥通车后,父亲极为开心,叫我带妻儿一起回家。记得离开时,父亲一直送我们到桥边,在我和妻子一再要求下才停住脚步。我们走了很远,父亲还站在桥头不停地朝我们大声嘱咐:“有空多回家看看!”

  仅仅三四年,村子里的老屋全变成了楼房,百户人家几十辆车。车行到漫水桥,必须一辆一辆通过,每每造成交通堵塞。这一次,父亲力不从心,便极力撺掇三哥带头修桥,还在族人面前“夸下海口”,承诺我会捐资万元。但我那时工作不久,只能竭力凑了6000元。桥修好了,我回到家,一向爱我有加的父亲却不断抱怨:“修桥补路,添福添寿,你就是捐一年的工资又咋的?没用的东西……”这次,在家的几天时间,父亲都没有理我,直到我要离开家时,父亲才与母亲一起到桥头送我。几个小时后,我打电话回家报平安,电话那头是母亲的声音,说父亲还站在桥头没有回家。那一刻,我的眼睛湿润了。

  父亲一生匍匐在山里,从土里拾掇希望,他古道热肠、热衷公益。可自新桥通车后,父亲没能兑现承诺,总觉得心里有个疙瘩,自此一蹶不振。仅隔两个月,我回家看望他,他昔日模样不再,面色憔悴,形容枯槁,蜷缩在床上不停地咳嗽,只有那两只深深凹陷进去的眼睛,还依然扑闪着一丝亮光。看到我来到床前,父亲立即挣扎着坐起,声音嘶哑,话语已经不很连贯。一股悲怆的情绪油然而生,我不由自主地紧紧握住父亲的手,泪水溢满眼眶。

  岁月侵蚀,人事蹉跎,老家门前的小桥日益开阔光鲜。当年,父亲为我修建了一座出来闯荡世界的暖桥,可让我追悔莫及的是,直至父亲离世,我终未能重新架起我们父子间的心桥!

  (作者单位系湖北省黄冈市英山实验中学)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春食茅针第一鲜     下一篇:新闻专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