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新学期的起点,既有意义又有创意的开学第一课,有助于学生从放假状态回归到学习状态。然而,“老菜式”如何做出“新滋味”?创意“第一课”有什么样的方法?“第一课”如何从课堂走向课程?让我们看看各校如何为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6-03-0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师生一起学习“引力波”

  这个假期,“引力波”曾一度刷爆朋友圈。开学第一天,这波“涟漪”浇到了北京市第十四中学。开学典礼上,全校师生共同接受了一场关于引力波的科普教育。这堂课由校长张琳、学校高中物理教师周霞以及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姜维春共同录制完成。

  科普课程以牛顿、爱因斯坦的时空观开始,借助三维动画、图片和现场模拟实验等方式,介绍了引力波的产生和测量原理;“阿里计划”和“天琴计划”展示了我国在引力波探测上的相关动态。“人类对未知世界的认识永远没有停止,科学的发展没有止境。”校长张琳通过开学第一课的科普教育,启发学生在未来能用自己储备的知识去探索更多的未知奥秘。  (王茗辉)

  美少年走红毯  

  浙江省杭州市建兰中学这学期的开学典礼是一场精彩的show——建兰美少年风尚大典。学校选出在各领域有出色表现的38位建兰美少年,包括创新美少年、博学美少年、礼仪美少年、责任美少年、公益美少年、领袖美少年、特长美少年。获奖的“美少年”在假期精心制作了自我介绍的VCR,而学校则聘请了专业团队打造这次“颁奖大典”。在“大典”前的红毯秀上,教师和获奖的美少年们像明星般走红毯,展示风采。(张迪)

  赏花灯 猜灯谜

  “身穿皮袍黄又黄,呼啸一声百兽慌,虽然没率兵和将,威风凛凛山大王(打一动物)”“高台对映月分明(打一字)”“笑死人(打一成语)”……在安徽省合肥市一六八玫瑰园学校一楼走廊,200余盏形态各异、五颜六色的花灯挂满走廊,每盏花灯底部都有一张灯谜。学校以赏花灯、猜灯谜等传统文化进校园的形式,为学生上开学第一课。

  这些灯笼均由学生手工制作,除了传统的红色灯笼,还有飞机、绣球等形状的灯笼。学生们对开学首日的赏花灯、猜灯谜活动兴趣盎然,排队猜谜的学生互相交流着谜底。(李凡)

  派发创意“红包”  

  开学第一天,湖北省襄阳市松鹤路小学上演了现实版的“抢红包”。五年级(4)班的学生一走进教室,就看到班主任周老师手里捧着厚厚一摞“红包”。在检查完全班学生的寒假作业后,20多名学生抢到了周老师发的“大红包”。拆开一看,红包里的内容让学生们感到很意外。

  “我得到的是与老师共进一次早餐!”“我得到的是给家长打电话表扬自己一次!”在同学们羡慕的欢呼声中,学生们开心地展示着自己抢到的红包。有的学生抢到的是“为全班同学推荐一部电影并一起观看”,有的学生抢到的是“与老师一起散步10分钟”,还有的学生抢到的是“按自己的意愿换一次座位”……学生们有的获得了难得的体验机会,有的实现了自己小小的梦想。(李厚芬)

  传统文化成“迎新礼物”

  上海市杨浦区六一小学在开学第一天举行与中华传统文化传承相关的迎新活动。各年级组介绍各种不同的传统文化,剪贴窗花、画贴年画、写迎新春联,以此体验中国喜迎新春的民俗活动,并通过上海说唱表演,学唱传统民谣,了解中国地方民俗文化。学生们在浓浓的节日氛围中互相送上新年的祝福,也为新学期开学奉献了“迎新礼物”。(钱钰)

  保安代替校长发言  

  浙江省杭州市外语实验小学师生开学第一天聚在学校体育馆等待校长讲话,可没想到,校长请了一位神秘嘉宾——刘叔叔。

  每天都待在学校的保安刘张胜,不仅全校920名学生认识他,还有近150位学生家长是他的微信好友,这种关注度几乎超过了学校所有教师。刘张胜与学生们分享了自己的工作内容,学生们这才知道,原来校园里许多不起眼但很重要的事都是“刘叔叔”默默完成的。刘张胜告诉学生,每个工作岗位都很重要,每个梦想都有可能实现,只要把自己能做的事尽量做好。通过刘张胜,学生们发现每个人都是有价值的,并不一定考上名校才算成功。(沈蒙和)

  “不读书”学防身术

  回家路上发现有人尾随怎么办?女生乘公交车遇骚扰如何处理?在重庆市巴蜀小学六年级(6)班的开学第一课上,特警王警官现场手把手教学生如何在紧急情况下进行自我保护。

  “回家路上,如果发现有人尾随你,就赶紧走到马路对面。如果那个人跟着你来回走动,基本可以断定对方不怀好意,要赶紧报警!”

  “在拥挤的公交车上,有个怪叔叔拼命朝你身上挤,手还乱摸,怎么办?这个时候千万不要退缩,应大声喊出:‘把你的手拿开!’引起公众注意,使侵犯者知难而退。”王警官一边演示,一边向讲台下的学生讲解如何应对各种紧急情况,还现场给学生们传授了几招“制敌术”。(匡丽娜)

  “小老师”角色初体验

  “这样画就更好看了!”“把小猫的头捏得再圆一点好吗?”在山东省青岛市第五教工幼儿园里,一群“小老师”正在教孩子们画画、捏橡皮泥。

  这群“小老师”是山东省青岛市福州路小学3年级学生,他们的表现逗乐了在场的教师们。一名“小老师”捏着一个孩子的手画画,孩子的头却歪向一边,光顾着自己吃手。一位大班的小朋友本来是在“小老师”的带领下捏橡皮泥,可没过多长时间,她发现“小老师”捏橡皮泥还不如自己,于是两人变换角色,由小朋友向“小老师”传授如何捏出好看的形象。在“授课”的过程中,学生们扶弱助小的心理和天性得以释放,体验成长的滋味。(林宇)

  据《楚天快报》、《新商报》、《重庆日报》、信报网、新华网、东营网综合整理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向谁提问     下一篇:走出“初恋”迷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