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谁提问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6-09-1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我问:在许多地方,课改的内容和形式,并没有做到同步。先灌理念,再进行部分试验,是许多学校的普遍做法。那么,这种策略应用范围如何界定,有何利弊?学生在改革中的角色又该如何定位?

    (陕西省西安市南苑中学教师王宏宾)

    我答:新课程改革进行十几年来,看似热闹喧嚣的背后,也存在不少弊端。比如,片面理解合作讨论或自主探究,生硬推广,忽视课程本身需要;盲目开发新课程,一味求新,违背学生成长规律……

    事实上,课程改革的每一个细节都是相辅相成的,我们理想中的课程改革应该是自下而上的,从核心理念到具体实施、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方法。

    2012年,我们学校启动了幸福教室整体改革,从学生的“儿童属性”“核心素养”“生命发展”的视角出发,在教育理念、课程设置、教材编写、配套场室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改革。

    幸福教室整体改革的每一项改革措施,都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中心,各项改革措施有机结合。在这里,我们将“幸福教室”划分为海洋部落、森林部落、天空部落三大主题空间,开展以村落为单位的“社区式自主管理”,自主研发幸福教育“全学科融合课程”和“全学科融合实践课程”,以幸福教育“全智能领域融合课程配套教材”为载体,以幸福教育“学生学习力培养体系”为支柱,全面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学生的生命发展和终身成长奠基。

    (广东省珠海国家高新区三鑫实验小学校长张浩)

    我问:当前,我校正在进行课程改革。在实践过程中,学校以真善美教育为办学宗旨,初步构建了课程体系,探索了生态课堂实施途径,但许多教师还停留在浅层次说教上。请问,如何深化办学宗旨,把课改理念落细落实?

    (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张家楼中心小学教师徐吉志)

    我答:德育课程一定是通过体验活动达到教育目的。比如“真善美”的落实,首先应具体解析出课程目标的关键词。“真”,就是寻获真知,追求真理;“善”,就是涵育善情;“美”就是养成美行。解析出关键词,就可以有针对性地设计相关活动。

    真,可以理解为“求真知,做真人”,可以说是教育的本质追求,但很难通过具体活动体现,更多内涵渗透在所有的教育中。

    美,当我们解读为“养成美行”时,就意味着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比如,我们可以开展寻找“学校最美身影”活动。寻找那些默默为校园卫生付出的队员,告诉大家——为集体贡献自己的力量就是美;寻找同学间友爱互助的身影,告诉大家——团结友爱就是美……将这些最美身影的照片在学校电子屏展播,让学生感受到美无处不在。

    再比如“善”的种子的播种。我们学校的办学特色是英雄教育,每一个中队都用英雄的名字命名。我们有一个中队被命名为雷锋中队,队员一批又一批,出现过母子、父女同为这个中队的队员。请校友讲当年学雷锋的故事,聘请当年的辅导员为校外辅导员,常年与社区老人之家结对……在这些活动中,学生自然而然感受到了善。

    当然,真善美三个方面绝不是割裂的,而是水乳交融在一起的。活动是德育的生命,只有那些贴合学生心理的活动,才能打动学生,实现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

    (浙江省嘉兴市平湖师范附属小学教师赵耐芳)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