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基础教育十大热点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2-12-2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6 中小学在线教学

    受新冠病毒疫情影响,线上教学成为多地教学的必要形式。2022年3月28日,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正式上线,在线教学备受瞩目。

    刘希娅: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而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现代化。谢家湾教育集团的老师们在开展在线教学的过程中,始终站在学生学习立场,致力于突破时空壁垒,全面关照每一个孩子的参与感和体验感。比如同班级的老师们接力,保障每一个孩子每一天至少有一次线上发言的机会,孩子们学习效果和家长满意度都很不错。因此,建设高质量的“空中课堂”,要突破将线上教学窄化为以单向灌输为主的直播课堂的局限认识,以学生为中心,探索学习方式变革的“在线”模式,加强线上课堂的互动性、探究性、实践性,注重孩子们的参与感和体验感,提升在线教学的质量。

    褚宏启:对于广大中小学而言,线上教学资源匮乏且质量不高成为制约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为有效支撑“双减”和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工作,教育部把原“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改版升级为“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上线了小学、初中、高中各学段主要学科课程学习资源,实现了小学、初中、高中所有年级和各主要学科全覆盖,呈现方式更加合理,师生使用更加自主。疫情即将过去,但是线上教学不会完全消失,还将作为一种辅助形式使用,中小学教师要提升信息素养和数字化素养,学会利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上优质的教学资源,以助益于线下教学。

    7 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

    随着劳动教育被正式写入党的教育方针,尤其是《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和《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等文件的相继颁布实施,劳动教育实践进入蓬勃发展的新阶段。2022年4月,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将劳动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完全独立出来。

    褚宏启:在德智体美劳“五育”之中,劳动教育与其他四育显著不同,德育、智育、体育、美育中的每一个,都对应某种具体的素养,如品德、能力、体质、审美,而劳动教育具有综合性,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21世纪全球化、信息化、知识经济时代的劳动形态与过去不同,并不只是简单的体力劳动,创造性劳动的价值愈加彰显。劳动教育要体现时代特征,要有更高的立意与站位,要强化手脑并用,要提升劳动的思维含量、科技含量,要重点提高学生的创造性劳动能力。让学生学会创造性劳动,而不是简单的体力劳动,是21世纪教育现代化、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内在要求。

    刘希娅: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和鲜明特色,当前各地各学校都在积极推动劳动教育实践,积累了许多创新经验,但同时也存在教材使用混乱、课程体系零散、方式方法单一、教师专业性不强等问题。2022年版新课程方案和新课标将劳动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完全独立出来,各中小学要进一步加强对劳动教育的体系化、情境性、内涵性建设探索,强化学生自我服务性教育,拓展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新型劳动实践类型。

   8  中小学生综合评价改革

    2022年1月,教育部印发《普通高中学校办学质量评价指南》。在学生发展方面,包括品德发展、学业发展、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劳动实践等5项关键指标,旨在突出五育并举、全面发展,强调重素质、重能力要求。2022年7月,全国首个针对小学学生评价的改革文件《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小学生综合评价改革的指导意见》发布,该文件明确了小学生综合评价内容,建构了“五育融合”的评价体系。

    刘希娅:学生综合评价改革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五育并举”的突破口,就当前来说,还需要进一步在关键环节去突破。一是进一步增强高考中考改革的引领性,以高利害的评价改革牵引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大家形成评价育人的共识,实现以评促教、以评促学、以评促研;二是加强对中考环节的省级统筹,优化中考命题方向、命题人员结构、命题内容质量等;三是部分省市和地区还要优化对学校的评价,不以升入名校作为考核学校的核心指标,对违背“双减”精神的行为加大督查和惩戒力度,真正促进每一个孩子的综合素质发展和优势潜能发展。

    褚宏启:学生素质综合评价是世界性难题,我国各地都进行了有益探索,浙江省发布小学生综合评价文件,走在全国前列,文件中的许多举措可圈可点。浙江省的小学生综合评价内容包括品德表现、学业水平、运动健康、艺术素养、劳动与实践等五方面,这五方面构建起德智体美劳全要素评价。评价是个“指挥棒”,需要用足用好。但是,评价也是“马后炮”,总是发生在学校的教育教学行为与学生的学习品德表现行为之后,是滞后的,更重要的是“重心前移”,即通过优化教育教学行为去改进学生的学习品德等行为表现;评价更是“双刃剑”,任何外在评价都会导致被评价者作假,而且过度评价会带来形式主义,有害无益,因此,要适度使用评价手段。

   9  加强中小学科学教育

    2022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提出将激发青少年好奇心、想象力,增强科学兴趣和创新意识作为素质教育重要内容,把弘扬科学精神贯穿于教育全过程。2022年10月,教育部和中科院启动“特色科学教师研修班”,旨在提升中小学骨干科学教师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教育实践能力。

    刘希娅:科学教育的核心目的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未来人才,中小学科学教育要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科学精神、科学习惯,关键在于以学习方式变革为突破口,推动育人方式变革:一是在科学教育目标上,要着眼世界与未来,聚焦聚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二是在科学教育策略上,围绕新课标所倡导的大概念、情境性等,运用科学解决真实问题,驱动孩子们像科学家研究科学一样学习科学;三是在科学教育体系上,要突破学科壁垒,注重科学学科与其他学科、与学生生活的有机融合。

    褚宏启:中小学校科教资源丰富,不仅可以面向社会开展科普活动,而且可以通过开展正规的科学教育,不断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中小学开展科学教育,其任务不只是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不只是让学生学会数理化生等学科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将激发青少年好奇心、想象力,增强科学兴趣和创新意识作为素质教育重要内容,把弘扬科学精神贯穿于教育全过程。中小学开展科学教育,要提高教师的科学素养,要选好科学类阅读材料,要充分利用校外科技资源如科学家、实验室、博物馆、植物园、动物园等资源。

    10 加强新时代中小学思政课建设

    2022年11月,教育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中小学思政课建设的意见》,要求进一步深化思政课改革、加强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思政课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

    褚宏启: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当前中小学思政课建设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有的地方和学校对思政课重要性认识还不够到位,中小学思政课教学资源还不够丰富鲜活,教师队伍整体素质需要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和实践育人效果有待增强。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思政课建设,要坚持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把思政课建设与立德树人、与全面发展、与核心素养培育等目标结合起来,与解决上述现实存在的问题结合起来。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思政课建设,关键是通过改进教学方式提升思政课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要充分运用案例式、体验式、项目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推进基于真实情境的教学,注重用好学生身边可知可感的生动事例和典型人物,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着力增强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

    刘希娅:《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中小学思政课建设的意见》为全国中小学落实思政课建设描绘了实施“路线图”。作为基础教育领域工作者,要针对中小学思政课在实践中存在的痛点难点问题,加强实践研究。首先要加强党对思政课建设的领导;其次要积极探索思政课程学习方式变革,充分整合社会生活资源,让思政课程更具实践性、时代性,提升课程吸引力感染力;再其次,要着力培养专兼职结合的思政课教师队伍,构建思政课程实践育人共同体。此外,在抓好思政课程的同时,也要强化课程思政,树立大思政课意识,充分发挥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协同育人功能。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