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非遗守匠心 承教育启人生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3-01-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花朵的美丽依靠雨水的滋润,干涸的心灵需要爱心的浇灌。对于残疾人来说,他们虽然身体有缺陷,但心灵和智识与常人无异,他们一样心灵手巧、一样志存高远、一样能在教育中感受到文化传承的脉搏。

    南宁市特殊教育学校就是一所关切残疾人成长和就业的学校,建于1958年11月,是专门从事视力残疾教育、听力言语残疾教育的特殊教育学校。学校以“至真 至善 至美”为校训,以尊重学生需求为办学理念,积极探索“非遗+职业教育”课程模式,专注对视力残疾、听力残疾和言语残疾适龄少年儿童进行九年义务教育、高中(中职)阶段教育和康复训练。我们遵循教育规律,以课程研发、校本研修、文化资源探索挖掘为基础,以打造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示范校为抓手,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办学特色,不断夯实核心竞争力,推进教育创新。

    有教无类育特色英才

    学校把特殊教育高中阶段教育,作为特殊教育办学发展的重要内涵,以落实“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为契机,创建特殊教育特色高中品质教育品牌。开办盲、聋高中阶段教育特色高中,是提高办学层次、进一步加强盲聋人才培养的重要措施。以特色高中持续开展盲、聋高中阶段教育,延长了视障、听障学生享受全日制学校教育的年限,极大提高了视障、听障学生受教育的程度,意义非凡。自从2003年招收盲、聋高中班以来,多名学生被全日制本科院校录取,2019年以来,学校高中阶段学生总数已大幅高于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总数,成为特色高中重要成果。

    学校以能力为导向,明确视障、听障学生高中阶段教育发展定位,积极发展以提升能力为导向、以职业教育为主的视障、听障学生高中阶段教育。以职业教育为重点,合理分流,加强技术技能培养,积极提高特殊学生就业能力和独立生活能力,为特殊学生继续深造和就业创造条件。

    传非遗文化 承匠心技艺

    学校积极探索“教育、康复、职业技能训练一体”的办学模式,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实施名师工程,全面打造优质教师队伍,不断优化“中医养生保健、工艺美术、中餐烹饪”三个基础专业教学实践,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特色教学。

    在“品质教育 学在南宁”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工程引领下,学校积极探索课程新模式,在学校硬文化、软文化中全力推进融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以“非遗必修课程”“非遗选修课程”“非遗研学课程”“非遗活动课程”等建构学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课程体系。同时,回应学生自主需求,将非遗大师工作室引入校园,传承人每周固定时间亲自到校为听障、视障学生上课。目前学校师资力量雄厚,专业水平过硬。校内拥有一支以正高级教师为核心的工艺美术教师团队;校外聘请了中国传统插花非遗传承人——姬红梅,广西明火柴烧红陶非遗传承人——颜长希,广西工艺美术大师、南宁非遗剪纸代表性传承人——钟昀睿,非物质文化遗产“苗绣”与“蜡染”传承人、“百色工匠”——杨云,广西壮医经筋理疗传承人——覃宝林等大师。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课程体系下,通过对本土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南宁市特殊教育学校形成了“非遗+N”多系列课程,为学生提供多样选择的平台,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开设“非遗+职业教育”系列课程,让非遗传统技艺与学校工艺美术、中医养生保健、中餐烹饪三个专业有机融合,促进传统文化与职业教育深度融合。现已引入9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校园:在中医康复保健专业引入壮医经筋疗法课程,在工艺美术专业引入非遗苗绣、非遗蜡染、非遗壮彩剪纸、非遗红陶、非遗中国传统插花五项课程,在中餐烹饪与膳食营养专业,将独具广西特色的五色糯米饭、五色粉虫、艾叶粑粑、咸水角等非遗小吃引进课堂。

    打造“非遗+体育教育”大课间特色课程,将陈氏太极拳、壮族打扁担、抛绣球等非遗传统体育项目融入大课间活动中,丰富视障、听障学生的校园生活,提高学生身心素质。

    开发建设“非遗+艺术教育”特色课程,定期邀请非遗传承人到校教授芦笙、波列、竹笛、腰鼓等广西民族民间乐器,创建一支由视障、听障学生组成的非遗民乐队,厚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础,增强民族自信。

    在开展非遗实践活动的同时,将传统节日文化与教育相结合,提升学生的学习趣味,引导他们通过多种形式感受与触摸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结合端午节开展“非遗民俗知识竞赛”、结合三月三开展“非遗美食分享会”、结合春节开展“非遗剪纸生肖系列作品大赛”“非遗小吃技艺大比拼”等,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文化素养,也提升了他们对非遗技艺的感知力。开发建设新型中草药种植示范基地、农业科普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开发“非遗+劳动教育”特色课程。

    有职为业 助精彩人生

    新世纪以来,南宁市特殊教育学校培养和带动了一大批特殊学生掌握一技之能,仅2021年,就有31名毕业生顺利就业,6名学生顺利考入理想的高职高专。在校生也取得优异的成绩,2021年,学校组织中职学生参加广西首届残疾人青少年就业创业大赛,派出5支队伍参加比赛,获得了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优秀奖1项的好成绩,充分展现了学校职业教育佳绩以及学生积极向上和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学校获得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特殊教育先进单位、全国德育管理先进学校、全区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获批全国特殊艺术人才培养基地、首批国家级别残疾人职业培训基地,是北京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大学的教育教学实践基地,是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实习实训基地。

    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经年累月的探索和实践,也离不开学校教师对特殊教育的热爱和付出。学校给予了听障、视障学生享受教育、并从教育中收获幸福人生的机会,让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教育中散发出光芒,为残障少年打开一扇窗,让他们在氤氲着文化气息的校园里挖掘出属于自己的澎湃生命力量,从而更勇敢地飞翔!

    (曾湄)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