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到极处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7-01-1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家乡在江苏中部,地处海边,是一个以“盐”命名的地方。有人会以为,这里人的口味一定很重。其实,追求清淡本味才是本帮菜的特色。

    在街上走,随处可见海鲜餐馆。一桌琳琅满目的海鲜,几十道菜没有一样是相同的。海里捞出来的黄鱼、鲳鱼,最多的吃法是清蒸,鱼肉细腻,用筷子挑开,状如蒜瓣,香味浓郁。像花蛤、大蛏、黄蚬子一类,最好的吃法则是让它们吐尽泥沙后直接加热,只要看到那些贝壳张开,象牙白的“舌头”吐出来,就是肉最鲜嫩、汤最鲜美的时候。

    海边的妇女大多有一项绝妙的手艺,就是劈文蛤。常看到她们左手握着文蛤,右手的小刀轻轻使劲,贝壳裂开,清亮的汁水就从指缝中流下。刀尖灵巧地沿着贝壳两边一刮,嫩肉就颤悠悠地滚到盆子里。炒文蛤火候特别讲究,看到锅里翻泡,就要立即盛起。再配上芹菜或莴笋,盘子里绿白相映,鲜香扑鼻。

    这种海鲜一般不用什么佐料,一点儿菜油,一点儿食盐,再加一点儿葱姜即可,任何其他味道都会掩盖海鲜本来的美味。不过,将这种本味演化到极致的,还要算本地的“河鲜鱼汤面”。

    新鲜的鲫鱼洗净后放猪油锅里炸酥,鳝鱼骨洗净后也放入锅里煸透,然后在锅中放水,将炸好的鲫鱼和鳝鱼骨烧沸,待汤色转白后加入熟猪油,用大火烧透,再用淘箩过清鱼渣,便成了第一份白汤。将熬过的全部鱼骨倒入铁锅,先用文火焙干,然后放入熟猪油,用大火把鱼骨煸透,加入开水,烧沸后再加熟猪油,待过清鱼渣,便成为第二份白汤。用熬制第二份白汤的方法和用料,再熬制第三份白汤,之后将三份白汤混合下锅,放入虾籽、绍酒、姜、葱等佐料烧透,最后用细筛过滤。经过三次煸透、三次熬制、三次过滤,鱼汤汤白汁浓,滴点成珠,清爽可口。

    鱼汤是厨师前一晚提前熬好的。早上起来,不管走进哪家饭馆吃早茶,都有鱼汤面恭候着。只见厨师抓一把面条扔进锅里,左手笊篱,右手长筷子,迅速将翻滚的面条捞起,放进旁边盛冷水的锅里过一下,准确无误地倒进碗里。一大碗端上来,一丝丝整齐的银丝面条毫不粘连,几点绿色的芹菜末漂在表面,色泽诱人。

    鱼汤面享有盛誉,有“吃一碗,想三年”之说。更让人惊讶的是,经过这么多复杂程序的鱼汤面竟然是不放盐的。饭馆里,小盐罐放在桌面上,顾客视自己的需要略洒一点即可。

    盐是百味之首,鱼汤面却不需盐来调味。一方美食一方人——南方人嗜甜,显示出他们的精致细腻;北方人喜辣,表现出他们的粗犷豪放;而这种追求清淡本味,大概体现了本地人的淡泊平和吧。

    (作者单位系江苏省东台市东台镇四灶中学)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