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 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3-01-03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宝鸡文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办学历史悠久,在思政教育方面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它以建立于1986年7月的马列主义教研室为基础,2003年9月建立哲学系并与社会科学部合署办公,2010年3月更名为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科研部,2017年6月正式更名为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近40年的不断发展变革历程中,宝鸡文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始终扎实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大批具备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知识的专门人才。当前,宝鸡文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坚持“政治建院、教学立院、科研强院、人才兴院、制度治院”的办学理念,在大力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重点学科建设的基础上多措并举,以三大重要理念为引领,大力实施科研强院,着力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遵循,竭力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与新时代社会发展相适应

    近年来,宝鸡文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遵循,积极发挥思政课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渠道作用。近年来,学院在日常会议、学术研究、项目申报、论文撰写、学术交流等多项工作中,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针对性的“八个相统一”要求为创新工作方法和研究方法的根本遵循,不断探究思想政治教育现实问题、研究凝练思想政治教育实践问题,以问题为导向深化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党的二十大召开后,马克思主义学院多次组织召开党的二十大报告学习会、研讨会和“喜迎二十大,奋进新征程”主题党日活动,并自觉将党和国家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要求融入日常教学与各项工作。

    以构建“大思政课”教育教学平台为主导,大力整合思想政治教育相关专业资源

    马克思主义学院科研团队依托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方面的学科优势与教学经验,根据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要求,发挥联合攻关的整体优势,在学科体系中整合了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课程论、法学、艺术教育等多学科的研究力量,建设了跨学科综合性思政教学研究平台,关注和聚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理论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区域经济发展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文明建设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理论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国外社会主义理论比较研究等10个学术研究方向,并取得了相关研究成果。2022年下半年,马克思主义学院举行了丰富多样的跨专业学术活动。在首届博雅学术交流会上,不同研究方向的数名优秀教师结合丰富的工作经验,畅谈了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在与《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联合召开的座谈会上,学报领导强调了思政板块的目标定位和面临问题,提出实证研究要结合理论基础的研究观点;学院方则介绍了合作开展的张仲实研究的进展,强调了夯实学科基础和紧扣研究前沿的重要性。双方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与有效性研究进行了卓有成效的讨论。

    以提升全体思政课教师综合素养为目标,全力推进个人提升与团队融合协调发展

    马克思主义学院依托“三种文化”协同育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基地,努力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良性互动,既尊重研究成员个人学术兴趣与学术特长的发挥,又重视团队不同学科背景的融合与协力攻关;既支持研究成员个人之间的学术探讨和学术交流,又注重团队整体发展的建设与布局,并以此为指导思想鼓励基地研究员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十四五”期间,学院以宝鸡市干部教育培训高校基地为依托,充分发挥高校人才智库优势,开发系列精品课程,将专题教学、现场教学、体验教学、激情教学有机结合,不断提升思政课教师服务社会的能力。除此之外,学院以陕西省高校思政课教师“大练兵”展示活动为抓手,促进青年教师站稳讲台、站好讲台;在科研中,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协作申报各级各类教改项目,持续不断地进行科学研究,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在学术研究上“一步一个脚印”,将短期、中期、长期规划相结合,立鸿鹄之志,做好学术研究,产出重要成果。近年来,学院以实施“一室一品”和“一人一品”为切入点,大力推广以“雨课堂辅助教学”为主的混合式思政课程教学改革,采取一系列措施提升大学生对思政课的获得感,总结出了深受学生欢迎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全过程教学与实践教学联动互促机制”“马克思主义理论贯通教学”“马克观主义理论课互动教学”等教学模式和“1+2+7”考核评价模式,有效实现了思政教育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王红梅)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