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负增效 育智育德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3-01-03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民乐社团 足球社团展示 深入农业科普基地参观学习

    顺木之天,以致其性。进入新时代,教育越来越关注学生,以生为本,已经成为了教育者的共识。“双减”的根本目的是让教育回归本源,使学生享受到真正有质量的教育,让学生健康全面发展。陕西省杨凌示范区杨凌高新小学立足“双减”政策,关爱孩子们的心灵。

    杨凌高新小学坐落于后稷故里、农科新城,是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管委会投资创办的一所全日制小学。学校自2000年创办以来,秉持“学思卓越,知行至善”的校训,坚持“敢为人先,进无止境”的办学精神。近年来,在示范区党工委、管委会的关心、关怀和支持下,学校认真落实“双减”政策和“五项管理”,聚焦教学质量提升,抓队伍建设、抓课程研发、抓素质教育,驶入了内涵发展的“快车道”,成为有口皆碑的杨凌优秀学校,为示范区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第一课堂 

    筑基固本

    教学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杨凌高新小学立足于“双减”政策,对基础教育进行了优化精简,打造更高效的第一课堂。学校以陕西省“智慧校园”建设为支撑,在全校普及“智慧教育”,通过HIBAORD智慧大屏、HITA智慧助教、IRS反馈器、IPAD平板电脑等辅助学习设备,以HITEACH互动教学软件连接互通,让学生体验形态和以往完全不同的教与学,构建了全新的教育生态,提升了课堂效率。

    学校落实“双减”为学生减负。一是聚焦教师观念转变。与西安小学联合开展多项学科同课异构大教研活动;联合陕西省臧小琳小语工作坊等4个名师工作坊开展语文课堂教学展示和研讨活动;邀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数学家、数学博士为数学教师讲解小学数学;举办“七彩课堂话双减”教研活动,不断转变教师教学观念。

    二是聚焦课前备课。发挥教研组集体智慧,开展集体备课。在备课过程中要求教师抓住关键点:明确教学目标、研读教材、了解学情,精选教学内容,优选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舞台和机会,让学习自然高效地发生。

    三是优化作业设计。课堂精讲多练,严控书面作业总量,作业设计多样化。实施“作业革命”“书包革命”,周内天天是“无作业日”。

    四是提升课后服务质量。将丰富多彩的特色课程与课后服务相融合渗透,以课程支撑,全面实施“5+2”课后服务,开设“尚运动”“智乐学”“慧阅读”,将文体活动、作业辅导、阅读相结合,助力学生个性培养和全面发展。

    五是实施评价改革。取消一、二年级纸笔考试,根据一、二年级学龄段特点,创设一系列生动有趣的生活场景和体验关卡,每个关卡都融入学科所学知识点,以集章、闯关形式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通过改革评价,学生从思想上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实现了从“怕考试”到“爱考试”的转变,落实了“双减”。

    同时,学校还聚焦家长观念转变。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校级、年级家委会开展专题讲座,讲解“如何做有效能的家长”“做智慧型父母,育幸福儿女”,争取家长的配合,凝聚教育合力。

    第二课堂

    个性飞扬

    个性发展是新时代教育的核心要求。杨凌高新小学在夯实第一课堂的同时,积极推进校园育人文化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以优化、美化校园文化环境为重点,让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和文明风尚的感染。在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的同时推进学校的整体建设,使学校在高层次、高质量的发展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创设红色教育基地、陕西民间艺术主题文化区、传统农耕文化区、西方艺术文化区、科技主题文化区。建设校内游泳馆、民间面艺馆、五谷画工坊、国画室、电子书法教室、现代化教学机房、AI智能机器人教室、录播教室、创客空间、创意木工坊,为第二课堂开展提供宽广的舞台。

    按照“个性+特长”培养方式,开设涵盖人文素养、艺术审美、科学精神、劳动技能、实践创新等在内的特色课程63门,每周保证两小时特色课程时间,让学生在自己喜欢的领域尽情遨游。五谷画特色课程在全国第六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获全国一等奖,AI机器人社团连续四年获陕西省青少年机器人竞赛多项大奖。 

    此外,学校每年固定举办科技节活动、校园乐器大赛、“小百灵”歌手大赛,将课堂与戏剧融合,开展《灯火里的中国》《采薇》等课本剧演出,为学生搭建展示平台,在培养学生特长的同时,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第三课堂

    实践求索

    实践教学是当代教育的重中之重,也是“双减”中不可忽视的部分。杨凌高新小学将劳动教育、农业科学教育、自然生命教育融入第三课堂,在校内开设种植园、植物角,建设230平方米的“后稷传人”劳动实践教育基地,种植观赏花卉、园林常见树木和玉米、高粱等果蔬共计30余种。各班都有“自留地”,为劳动教育提供真实场景,引导学生了解二十四节气知识与农业科普知识,让学生在劳动中培养劳动意识、养成劳动习惯、提升劳动技能、尊重劳动成果。

    开设劳动课程,配备劳动课教师,邀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博导来校指导劳动教育。充分利用二十四节气,开展翻土、播种、浇水、除草、扦插、嫁接、搭架、施肥、采摘等农事活动。在三级家委会和家长的大力支持下,孩子们定期走进博览园、现代农业示范园、大学小麦种植基地、育种基地、生态农业体验农庄、大学生物实验室、隋文化体验馆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与农事活动,在亲近大自然、亲近社会的过程中收获新知。

    在6个年级开设植物辨识课程,编订植物辨识校本教材,收录植物500余种。举办植物辨识大赛,引导孩子关注自然,走近身边的植物。在陕西省青少年植物辨识大赛中,高新小学代表队两次荣获一等奖。德育案例“做好新时期后稷传人活动的尝试和实践”受到国家教育部门通报表扬。“知识传授 思想启蒙 实践体验”农业实践成果获陕西省第十一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高新小学以“培养走向世界的后稷传人”为己任,利用寒暑假先后6次组织学生代表前往新加坡进行研学,让学生走进新加坡国立小学学习交流,全面感受异域人文地理历史文化,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理想。

    身心发展

    增减平衡

    杨凌高新小学在落实“双减”政策的同时,也注重“增效”的实行。在推进“双减”的同时推动“增效”,本身就表明两者之间有着内在的密切关系。一方面,“双减”为“增效”提供了条件,“双减”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学生才有更多参加校内外体育、美育、劳动等项目学习、锻炼、实践的时间、机会与成本投入。另一方面,“双减”和“增效”的目的高度统一,都是为了让学生从沉重繁复、机械僵化的学科学习中解放出来,强化体育、美育、劳动、社会实践等复合型、成长型素质培养和能力塑造,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

    学校坚持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人才培养体系,坚持全员参与、全过程贯穿、全方位开展的“三全育人”理念,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注重启迪、着眼发展,着力构建课程立体化、师资专业化、辅导规范化、协同常态化的育人新格局,促进了学校育人体系的高质量发展。

    一是实施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分层培训,做到教师培训全覆盖。二是开设心育校本课程。每学期以专题讲座、团体辅导活动等形式全程陪伴学生成长。引导学生了解基本心理知识、认识心理发展特征、提高自我认知水平、建立和谐人际关系,为学生的心理安全健康保驾护航。三是支持学生社团发展。成立心理社团,以学生为主体,由专职心理教师负责指导,通过小组成长活动、社团培训和心理剧等形式,向全校学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推荐心理调适方法,促进心理成长感悟,发挥心理支持与朋辈互助的重要作用。学校每年进行学生心理素质测评,建立心理档案,对筛查出的特殊学生进行全面观察和深入访谈,结合心理教师和班主任主观评估确定心理高危个体,并由心理教师指导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家长密切配合,做好长期追踪随访,当好学生心理安全“守门人”。

    其次,学校按照“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的体育教学模式,落实体育、艺术“2+1”项目,引导每一名学生掌握至少两项日常锻炼的体育技能,通过常规体育课堂、体育兴趣小组、社团推动学生体育活动的开展,形成“一校多品,全面开花”的体育发展格局。

    学校广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合理规划大课间活动,切实保证学生每天在校体育锻炼一小时。举办校田径运动会、校园足球联赛、广播操比赛、乒乓球联赛、篮球联赛、网球联赛、游泳比赛,为学生提供展示体育才能的平台,全面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