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国的幼小衔接经验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1-06-0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在学段划分方面

一是学前一年和小学一年,这是最普遍的衔接时段,例如日本。二是学前一年和小学两年,例如奥地利。为了实现学段的组合,有些地区将小学一年级二年级设置在学前教育机构中方便衔接,如奥地利。也有的国家将学前一年纳入小学之中,促进学段融合,如美国。当然为了实现小学和学前机构更为深度融合,诸多国家开始尝试小幼共建的措施,例如英国、奥地利(0~14岁的校园模式)。

在课程教学方面

在课程层面强调了幼小的一致性。在课程政策上,推进了学前机构和小学在课程目标方面的一致性,像英国、新西兰、澳大利亚都在努力构建跨越学前机构和小学两个学段的统一的课程标准。在具体内容上,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国在学前教育课程中增加了外语、现代信息技术、家庭伦理、公民价值等方面的协调性。

在教学层面强调了幼小的一致性。在教学形式上:普遍性的做法是在小学低年级段增加游戏化、综合化的课程实施模式。例如,日本特别强调幼小衔接,在小学一年级依然延续大班的教学模式。

在环境布局上:小学低龄段打破格式化的课桌椅摆放模式,让孩子们更多地坐在地上进行教育活动的开展。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发布的报告,半数以上成员国的学前一年和小学一年具有相类似的班级环境。

在师资培养方面

在职前培养方面:同时增加幼儿园教师和小学教师有关幼小衔接课程内容,尤其是小学教师。并且,一些国家的幼儿园教师和小学教师需要同时获得学前和小学的教师资格证。

在职培养方面:增加跨学段教师的交流,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发布的报告,40%的教师同时拥有小学和幼儿园的工作体验。建立校园长联席会议制度和教师间沟通交流机制。同时,幼小共建,在很大程度上打破了教师间交流沟通的时空限制。

(许浙川、李克建供稿)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