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减三增”打好减负“组合拳” 常山将快乐学习落实落细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1-06-23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 舒玲玲

和往常的每个周三一样,常山县球川镇中心小学的学生们合上作业本,到操场、到功能教室、到校园一隅参加丰富多彩的活动。这周三的主题是“模拟社会”,学生们扮演起了“小警察”“小法官”“小小消防员”等角色,体验了一把新生儿护理、紧急救护、环境检测……孩子们感受到了不同职业类别的魅力。

自从常山在小学推行“周三无作业日”以来,周三会有哪些有趣的活动成为当地小学生的共同期盼。2019年,常山发布中小学校控制作业量工作方案,要求各校严格控制作业总量和作业时间,除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外,小学其他年级、初中各年级每天作业时间分别不得超过1小时和2小时。

为了真正将减负落到实处,切实解决学生作业负担重、校外培训多、社会实践少等老大难问题,常山一边在课业负担上减量提效,一边在实践锻炼上扩面提质,以减作业增睡眠、减补习增运动、减刷题增实践“三减三增”为统领,打出减负“组合拳”,全力营造快乐学习、高效学习的氛围。

“作业改革首先向效率‘开刀’,摒弃低效重复的题海战术。”常山县教育教育科科长陈文军告诉记者,减量的同时更要提质,一方面要做到教师精讲、学生精练,实现作业“堂堂清”;另一方面要用好“四点钟学校”,利用前30分钟时间进行作业辅导,实现作业“不出校门”。前不久,围绕优化作业设计,天马第二中心小学还专题召开青年教师论坛,教师们分学科、分年级进行头脑风暴,共享作业设计和课业减负“金点子”。

常山县实验小学以书包减重、课外教辅登记和作业整合为抓手“控量保质”,同时抓好作业提速和课堂增效。该校还推出了学生作业登记本,由班主任协调各任课教师的作业布置,年级组还要按周反馈作业布置情况。如今,每个实小学子都准备了一大一小两个书包,短线学科书本放在学校,每天只根据作业要求带相应书籍回家。“书包轻了,回家路上都畅快多啦。”孩子们笑着说再也不用家长帮着背书包了。

要减少作业总量,更要优化作业结构。常山要求各中小学校积极探索探究性、实践性和综合性作业,通过改变传统的书面作业形式与内容,来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促进思维发展和实践提升。一边实施研学计划,结合该县6条党史研学路线,开展红色研学实践活动;一边推行劳动教育,以10个省市级劳动实践基地为载体,因地制宜推出劳动教育清单。每逢周三“无作业日”,常山县第一小学、常山育才小学等学校都会布置一些家务劳动、体育运动、植物种植等校外实践作业,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取真知、增长见识。

不仅如此,常山还依托“校外培训机构治理一件事”省级数字化改革试点项目,完善校外培训机构集成服务,将学生从繁重的课外补习压力中解放出来,腾挪出时间保证体育锻炼和充足睡眠。记者了解到,常山自2016年起推行弹性上学制度,全县小学段早上延迟30分钟到校,确保1.6万余名小学生睡得好、吃得好。随着“武术进校园”的日益深入,越来越多武术项目获准进入校园,该县已陆续确立武术特色学校36所、竞技武术训练基地12个,共有3.1万余名中小学生获得段前级证书,另有210人次在各级各类武术比赛获得金牌。

“综合施策推进减负工作以来,全县中小学生不仅学习效率有了显著提升,身心健康也获得长足发展。”常山县教育局局长洪永海欣慰地说,仅近视防控一项,就实现近视率由2019年的60.49%下降至目前的56.48%。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